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幼儿园中学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德国幼儿园中学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更偏向寓教于乐,多是开放性教学。鼓励孩子创造,思考,动手,沟通,用语言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所以孩子们很快乐,很自由,他们敢写,敢画,敢交流。老师通常喜欢自己的职业,大多都非常有爱心,倾听孩子,启发孩子,当然也规正孩子,讲究公平,合理,有自由也有纪律。美国非常重视阅读,家长常常带孩子到社区读书馆借大量的儿童绘本给孩子阅读,学校也鼓励孩子阅读,所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国外教育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不是孩子很小就送出国外?当然不建议!除非全家一起去国外居住,否则孩子要生活在父母身边。教育是为什么?Education is for life。 教育是全人教育,顾到孩子体魂灵全面的发展。一个正确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家庭温暖,缺乏父母的爱,父母陪伴的幼儿是不幸的。所以不建议孩子过早送出国,在国内也不建议去寄宿学校。
下面主要举一下德国和日本的例子,看看他们的幼儿教育更注重哪些方面。
德国:德国幼儿园更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上课的时候,不必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坐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孩子们可以插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小朋友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
日本:日本很多幼儿园有一门非常值得称道的课程,就是财商课。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使孩子清楚金钱的概念。比如,会带孩子们玩“金融货币游戏”,让孩子们用虚拟货币买卖玩具等。通过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货币的价值,为日后理财打下基础。
当然,文化植根的土壤不同,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学习借鉴。
福禄贝尔(1782-1852),1837年他在布兰肯堡开办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把它命名为“幼儿园”。
这位声名显赫的德国学前教育家的童年充满了孤独、挫折和被人忽视。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无暇照料自己的家庭,也不了解孩子的需要,母亲在他还在襁褓之中就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刻薄。
也许正是因为不幸的童年,引起了他对学前教育的极大兴趣。在他所办的幼儿园里,他创立了一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并于1843年出版了《慈母游戏和儿歌》。他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认为游戏是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活动,是表现和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好的活动方法。他还创造了名为“恩物”的一套玩具,并为幼儿编定了使用“恩物”进行的游戏。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后,普鲁士邦下令关闭所有的幼儿园,福禄贝尔奋起抗争,但毫无结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近日作出的教育报告中,在很多方面都给予了德国非常好的评价。根据报告,德国在过去几年中通过教育,尤其是通过扩大少儿早期教育来提供更多公平机会,并且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进步
德国良好的经济形势还有职业教育减轻了年轻人找工作的压力,因此在2014年,在德国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继续深造的年轻人的数量几乎是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最少的。
经合组织代理秘书长斯特凡·卡普弗尔说道:“德国的双轨教育体制为移民者的工作市场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现在重要的是,想办法通过对难民的特别供应,强化这个基础,并适应他们的需求。”
优质的教育是成功入职最关键的要素。在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有88%当前有工作,而接受了职业教育的人中只有80%。同时,随着就业者年龄的增长,就业比例差距明显越来越大。[_a***_]高的求职者明显能更适应瞬息万变的工作市场。
然而,根据这个报告,在一个与对于成功教育十分重要的方面德国做得并不好:2012年德国教育设备总支出(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这显著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支出的平均水平——5.3%。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幼儿园中学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幼儿园中学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