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偶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知识偶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单而言,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如果是偶像崇拜,我喜欢,你也喜欢,说不定两个人还能成为朋友,比如说,粉丝后援会,但是爱情则不是,我喜欢,你也喜欢,就会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也就是情敌这个词。不知道这个回答,能否让你直观的看到偶像崇拜和爱情的区别。
偶像是一个人敬仰的榜样,他的梦想、目标有可能就是那个偶像榜样,可以给一个人带去精神力量的支持。爱情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的家庭生活事情,是某种生活观(是两人共同奋斗版的或是喜欢普通人的自然生活版的)的选择。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爱情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一偶像崇拜其实是人类共有的普遍心理,历史上人类有过强烈的偶像崇拜阶段,把神以及具有神一样力量的英雄当成偶像崇拜的对象,向偶像祈祷,祈求偶像福佑,愿望偶像带给自己智慧、力量和好运,和偶像产生心灵联结。到了近现代,人们打破偶像迷信,突出个人精神,从偶像迷信到个性解放,自己救自己。但偶像崇拜心理保存在人类大脑潜意识记忆和身体细胞中,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只不过在不同个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程度上的大小高低不同,表现形式多样不一。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归根结缔是人类偶像崇拜之一种,本质上是膜拜和敬仰,想往和祈求,榜样和模仿,投射和安抚,是个使对偶像单向的心理行为,个体是现实的、生活的,偶像只是影子,现实中与偶像没有交集,这就与爱情有本质区别。大家知道爱情是双向互动的心理行为,两个真实的个体互相爱慕、喜悦,有性吸引、有***才是爱情。
第二、青春期偶像崇拜心理在类别形式上多种多样,有英雄、伟人、成功人士崇拜,将其作为人格和人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有明星崇拜,名人崇拜,羡慕、爱慕他们的美貌容颜,才气名望;有特定人物崇拜,将之比拟为人生知己和心灵知己,等等,偶像是高高在上的,是远远高于个体的,会一定程度带给个体动力,但与爱情中的平等互爱、情意相通显然是不一样的。
第三、青春期偶像崇拜中,有一种异性崇拜,男生对某个美貌靓丽女子(往往是明星)的崇拜,女生对某个才貌双全男人的崇拜,这种崇拜心理是指向异性,显然有性魅力作用,性吸引作用,有一定程度性兴奋和满足作用,这一点与爱情心理相同。但青春期偶像(异性)崇拜心理也一样只是单向心理行为,个体将自己对异性的向往、爱慕、幻想、未来爱人标准投射到偶像身上,对偶像产生各种想像和幻想,但始终是幻想层面,不可能发生现实层面的心理行为,偶像永远不可能有回应,这就与爱情有实质区别。
最后需要辨析的是:人们不能把偶像崇拜误当***情,偶像不是爱情对象,更不是爱人。偶像崇拜不能过度,不能迷信,更不能替代自我努力奋斗。愿青年人有合适的偶像引领,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找到真正的爱情。
如果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沉迷于追星,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况,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理性地认识偶像和追星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引导孩子多样化爱好。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追星中引开,可以尝试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音乐、绘画、科技等活动,找到孩子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