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经典书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经典书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
2、茹思·安曼:《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工程的呈现》
3、伊娃·帕蒂丝·肇嘉:《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
4、卡尔夫:《沙游:通往灵性的心理治疗取向》
5、凯·布莱德温:《沙游:非言语的心灵疗法》
6、梁信惠:《沙游治疗—研究与案例》
7、山中康裕:《沙游疗法与表现疗法1、《荣格文集——让我们重返精神的家园》,冯川等译,改革出版社,19***。
8、《精神的追求——神秘的荣格》,杨韶刚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9、《梦境世界的语言》,戴维·方坦纳著,李洁修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10、《回忆、梦和思考》,荣格著,刘国彬、杨德友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 《沙盘游戏与治疗》- Dora M. Kalff
这本书被认为是沙盘治疗的经典之作,探讨了沙盘游戏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2. 《学习沙盘: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和临床应用》- Linda E. Homeyer和Daniel S. Sweeney
这本书提供了关于沙盘治疗的全面指导,包括沙盘建设、沙盘故事、临床技术和案例研究等内容。
3. 《沙盘与象征性表达:沙盘治疗的现代观点》- Barbara A. Turner
该书探索了沙盘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了丰富的象征性表达的示例和技巧。
给你介绍基本心理学***的巨作,通俗易懂,对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自我意志力训练以及心理学常识的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1、自我关怀的力量
2、自控力
3、突破天性
4、心理学入门
我是学经济的,对心理学感兴趣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咱们非专业人士学习心理学无非为了认知自我,为了好好的生活,我推荐5本简单易懂可以指导生活的心理学书籍,再推荐3本有一点点难的进阶版。
事实上,没有人拥有完美无缺的原生家庭,因为父母也曾是孩子他们身上有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也就是说,父母也是自己原生的“受害者”。我们能做的是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科学的解决问题,不让同样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现。
推荐这本书有两原因,一是,这本书不是在控诉,而是在解决问题。它提到了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分析了不健康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的,又是如何在子女成年离家后持续发生影响的,然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另一个原因是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她是位心理咨询师,专注于研究原生家庭的疗愈问题。书中有大量的真实案例,阅读时会觉得是在读自己,我常读到一半感到窒息,难以继续,又常常想试试苏珊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有问题,或者逃避问题。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和一个短暂的历史。
如果从历史视野来看,有许多西方古典哲学的知识论和非知识论问题都能引申出一个心理学答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康德的图型说。
但如果从严谨一点的角度看,心理学理所应当地以弗洛伊德为起点,因此读书也应当从这里开始,包括《梦的解析》,《性学三论》以及《精神分析》,随后就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也是精神分析学派不可绕过的重要人物,著作有《心理类型》,《心理分析理论》,以及晚年的诸多现象学著作。
此外,心理学与德国的现象学也渊源颇深,因此对于德国的现象学也应当有所涉猎,如胡塞尔的全部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演讲集《林中路》等等。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一般读者开的书单,在精神分析之后的心理学就朝向学术分野发展,自然在读以上著作的时候,势必要参考一定的二手文献,那么其后的重要著作,都可在相关文献中获悉。
不过我认为,心理学阅读仍然要从弗洛伊德和荣格开始,这才是正宗。
以上。
谢谢大悟空的邀请 哈哈哈 如果回答的满意 记得点赞
8本值得一读的心理学书籍
【入门级】:实用有趣是必须的!
1、《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好玩心理学。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做梦的男女差别、为什么偏有人喜欢排队……希望这些新颖有趣的案例能带给您与其他心理学读物不一样的新鲜感!
积极心理学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排名第一的课程,同时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本课程首次欠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终身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话题涉及自我突破、成就、情感关系、自尊、精神力等热点。
3、《每天改变一点点》
本书涉及到寻常人生活中普遍会遇到的生活难题,通过对这些难题的深入分析,找出破解的思路。本书追求的目标,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那些束缚我们的精神枷锁不攻自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经典书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经典书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