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权利是什么?
  2. 孩子会有心理需求吗?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权利是什么

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主要有四个内容,即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和家庭保护。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

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权利是指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一种权利。
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在身心发展上相对成年人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需要社会和法律的特殊保护。
这种保护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存权和发展权:未成年人有权享受基本的生活条件健康成长环境,包括饮食、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2. 受教育权:未成年人有权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应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3. 健康权:未成年人有权享受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包括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保障。
4. 安全权:未成年人有权得到安全保护,包括免受虐待、暴力、剥削、歧视等侵害,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和保护。
5. 参与权:未成年人有权参与社会事务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包括参与决策、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权利。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权利的目的是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社会价值的成年人。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他们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孩子会有心理需求吗?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关注我持续获得更多育儿、成长话题。

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孩子再小他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人生经历少,他在每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爸爸妈妈需要有所区别:

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一岁半以前

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完全的依恋关系,爸爸妈妈要多多与他互动,沟通,给他爱抚与关注,不要以为他小无所谓,你对他的态度其实孩子都可以感知到。唯有给予他足够的爱,才能为他一生自信奠定基础。

2.一岁半到三岁

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阶段孩子有自主性的呵护与尊重,形成自觉向上、使得自己更优秀动力、开始自我积极的人生,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多鼓励孩子,给他正确引导

3.三岁到六岁

探究本能的需求,对世界无限好奇,所以爸爸妈妈要支持孩子对世界万物的探究欲望,满足他的好奇心,激发他的求知欲,为人生学习点燃***之火。

最近有部电视剧“挺好的”,剧中的三个孩子,好像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老大太注重面子工程,老二又太依赖家人,老三则是家庭观念淡薄。如果要从心理学角度简单分析的话,孩子身上的这些行为表现其实是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尤为分不开的。剧中的父母对老大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就成,对老二尽是宠溺,对老三呢,就简单一些了,乖一点就好。

那现在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他们三个的发展过程,其实是能看出来,如果儿童时期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者家长满足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那么便会影响孩子成长后的思维模式人格发展。

家长对于孩子需求的忽略会导致孩子认为父母不重视自己。因为孩子的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次想要的是关注,下一刻的需求可能是夸赞。而父母也有需求,这一刻是想安心休息,下一秒的需求可能就是作为家长的虚荣心,那么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是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好像孩子在吃饭时心不在焉,脑子里天马行空,对妈妈说:“妈妈,我感觉今天我就是大力士”可能是想炫耀今天被体育老师夸奖了,期待父母的夸赞。但这时候父母的需求是想让孩子快点吃饭,这样也好继续之后的其他安排,就会和孩子说:“什么大力士不大力士的,快点把饭吃了”,父母的需求被满足了,而孩子的需求却被忽略了。久而久之,孩子发现即使听话了,自己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听呢?孩子就开始反叛,为了自己的需求同家长斗争,恶性循环,双方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孩子逐渐就会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尊重的。

针对这个问题,家长作为成年人,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像上面的例子,家长可以在饭后问一下孩子刚才为什么说自己是大力士,虽然延迟了,但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话语被尊重,需求就已经满足了。有时候并不是家长没有满足,而是方向不对,比如今天孩子想买一个玩具,家长觉得没有必要就没买,但是生活用品都给孩子买最好的,这时候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连解释都没有,孩子就会误解为:爸爸妈妈不想给我我想要的,因为他们觉得没必要。所以家长辨识到孩子的需求后,如果无法满足,起码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想要,但是玩具家里已经很多了,这次的预算想给你换一些好的生活用品,好不好。”孩子从中可以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重。

也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是有要求的,导致了孩子的误解。相信家长肯定遇到过孩子仗着自己[_a***_]好获得家长溺爱的,觉得只要成绩好,不管出什么事,父母都会帮自己解决,最后生活无能。也有一些孩子通过撒娇去获得父母的关注,不管犯什么错都可以被原谅,那这些孩子就会一直延续这个方式,因为他们发现只要我的成绩好或者我会撒娇,爸爸妈妈就会满足我当下的需求,就会帮我买玩具,就会原谅我的错误。学习和撒娇就是他们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和工具。但同样产生一个坏影响,当孩子这次考差的时候,家长的关切和夸赞也随之消失,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沟通的媒介只有成绩,但家长其实不管什么情况都是爱孩子的,对孩子的爱是绵长的,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孩子和家长之间关系更加脆弱。

对于孩子的关注,家长不能只关注成绩好坏,还可以夸奖孩子今天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或者孩子今天和其他朋友分享了自己喜欢的橡皮等等,不断的发散孩子的思维,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这时候孩子才会知道原来爸爸妈妈的爱是稳定的,一直存在的。

孩子的需求,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但孩子的世界很直接,他们会将这个与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家长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探索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且满足,如果不能满足的可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在一个爱的环境中长大,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很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儿童心理学概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