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记笔记吗?
  2. 为什么有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时做笔记,有的不做?
  3. 亲子阅读笔记怎么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记笔记吗?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然不需要记笔记。首先这只是一个讲座性质的座谈会,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里状况,并对不同的心里状况给出一些合适的建议

其次,也是为了通过讲座让学生们学到如何自救。但这些东西都不需要考试,所以没必要去记笔记

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有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时做笔记,有的不做?

这与咨询师个人特点有关。我的习惯是咨询过程中不做笔记,因为我本人是TA为主的咨询师,这一流派中有许多非常直观的图示,如果有必要,我会直接画给来访者看。通常情况下,笔记我会在咨询结束时进行简单记录。咨询时不做笔记有几个优点:第一,可以全情给予来访者关注。第二,可以更全面的收集来访者非言语信息。第三,真正体现咨询是在“此时此地”。希望对你有用。

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就个人心理上的问题或思路展开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其目的在于让来访者了解自我,进行心理疏通甚至是个人认知的重建。这需要咨询师用其专业知识科学理论、严谨的态度与来访者合作,促进整个过程紧密有序,水到渠成。

那么,在咨询时,如果咨询师一边做笔记一边与来访者谈话,容易导致咨询关系的阻碍,特别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来访者,思路被局限,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在咨询过程告一段落,也就是每次咨询过后,咨询师应对整个咨询过程做记录,备自己下次咨询时参考;必要时可能还要有简案,作为工作记录备查。

因此,咨询师做不做记录,什么时候做记录,不仅仅是个人习惯,还是专业***的要求

这个要看咨询师的个人习惯。

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的咨询师会在咨询过程里面记一些关键的词语,而大部分咨询师不会在咨询中做笔记。

我个人会感觉,做笔记有时候会阻挡在咨询当下去感觉来访者。所以我会把关键的部分记在心里,咨询结束后做笔录。

感恩邀请🙏

关于心理咨询师是否带笔本做笔记,不同的流派和个人工作风格,会有不同。咨询的过程里,是指向于实现咨询目标,同时要时刻以来访者为中心。所以,无论你的咨询师是否做记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以及不记录,都是她/他在表达对来访者的重视,尊重

我曾***访过一些咨询师,问他们是否做记录,以及他们当时的心态。收到这样的回答:一、当我做记录时,我尽可能记住来访者反复提到的问题,重复的词,这些部分一定对他们有很重要的意义,记录之后,我可以和督导师认真地讨论,我们在这些点上可以如何支持来访者。二、我没有做记录,因为我想要营造一个对来访者全然关注和陪伴环境,不想因为记录而打断他/她的陈述和情绪流动,同时我会用脑用心去记住来访者提到的关键***,在咨询结束我会凭记忆快速详细做个案记录。🌟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想对所有来访者朋友温馨建议:如果你希望或者不希望咨询师在咨询过程里做记录,一定要坦诚地和咨询师表达,并且一起探讨:你的要求背后,呈现的怎样的情绪或者模式,背后的深层次动力是什么。也许这部分,正是咨询中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最能支持到来访者的部分。☀❤

再次感恩邀请,祝好!☀❤🙏


咨询师在咨询时做笔记,一般都是根据各个咨询师自己的喜好或习惯来决定的。咨询内容在一定限度上是完全保密的。一般如果需要做笔记,咨询师必须得到来访者的同意才可以。做的笔记,可以帮助咨询师回去对咨询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在下一次咨询之前,咨询师也可以回顾一下之前咨询的内容,为咨询做准备

亲子阅读笔记怎么写?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和孩子亲子共读了7年

这个过程中,我也记录过亲子阅读记录,也写过宝宝成长日记,也让孩子写过日记。亲子阅读笔记我觉的也差不多。

那我觉的亲子笔记你可以包含下面几点内容

1、今日共读内容:

2、今日共读孩子的表现及状态

3、今日共读你自己状态及阅读感想,你的收获

4、今日共读时间

其实这个完全可以按着自己的喜好来记录的。亲子阅读也是读给自己的,让自己重新经历一次童年,不管对孩子还是自己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亲子阅读,这四个字本身就体现了共度的孩子还小。因为大了就不需要你一起读了,孩子自己本身就能完成这项操作。那么既然是小朋友,再回过头来看你提的这个问题。

其实我觉得不需要写阅读笔记,起码现在处在亲子阅读期间不需要写。有这么几个原因:

1、亲子阅读能坚持下去的,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母亲每天读的嗓子哑,手舞足蹈表演内容就够累的了,所以能坚持亲子阅读这件事情,就是需要得到认可的一种育儿行为

2、把一件本身就需要小心呵护的事情转变成硬性任务,那么孩子离厌恶这件事情也不远了。所以为了保持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兴趣,真心不建议建立硬性指标。

那么,读过就不需要管了吗?建议进行以下操作:

1、培养孩子每日记录[_a***_]的习惯,刚开始写什么都行,怎么写都行。最重要的是要先养成这个习惯。然后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可以开始对内容进行规定。

2、跟孩子共度过程中,与孩子一起讨论。读完后,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里的小兔子欺骗了别人,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被小兔子欺骗的青蛙,你会原谅她吗?

3、与孩子一起演绎绘本类故事,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书中的内容,我觉得做到这三点,就已经把一本书吃透了,不需要非得形式化的写读书笔记。


大家好,我是 class="QIHEIHQ04890ea8612ecf25 link-at" data-uid="4248138845271582" href="***s://***.wukong***/user/?uid=4248138845271582" target="_blank"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孩子做亲子阅读。

视频加载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书籍笔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