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朱熹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朱熹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是以男性为中心,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所以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庭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礼记·坊记》上讲:“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礼记·丧服传》上也谈到,“父,至尊也。”
这个至尊的父家长,是家族中的主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朱熹《朱子家礼》)封建家长制在家庭中的专制,主要表现在经济专制、思想专制、严格的尊卑等级、严厉的家规家法等几个方面。
古代家庭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家训家规:古代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家训家规的传承,这些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通常是家族长辈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总结出来的,对家庭成员的行为、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 言传身教:古代家庭教育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或其他长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子女或晚辈。他们通常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和影响下一代。
3. 读书明理:古代家庭教育非常注重读书明理,认为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古代家庭通常会鼓励子女或晚辈读书,并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
4. 严格要求:古代家庭教育通常对子女或晚辈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在道德和行为方面。父母或其他长辈会制定一些严格的家规家法,要求子女或晚辈遵守,违反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作者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第一文:整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第二文:齐家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第三文:为人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lián)。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熹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熹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