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幼儿园社区教育理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德国幼儿园社区教育理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下面主要举一下德国和日本的例子,看看他们的幼儿教育更注重哪些方面。
德国:德国幼儿园更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上课的时候,不必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坐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孩子们可以插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小朋友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
日本:日本很多幼儿园有一门非常值得称道的课程,就是财商课。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使孩子清楚金钱的概念。比如,会带孩子们玩“金融货币游戏”,让孩子们用虚拟货币买卖玩具等。通过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货币的价值,为日后理财打下基础。
当然,文化植根的土壤不同,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学习借鉴。
更偏向寓教于乐,多是开放性教学。鼓励孩子创造,思考,动手,沟通,用语言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所以孩子们很快乐,很自由,他们敢写,敢画,敢交流。老师通常喜欢自己的职业,大多都非常有爱心,倾听孩子,启发孩子,当然也规正孩子,讲究公平,合理,有自由也有纪律。美国非常重视阅读,家长常常带孩子到社区读书馆借大量的儿童绘本给孩子阅读,学校也鼓励孩子阅读,所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国外教育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不是孩子很小就送出国外?当然不建议!除非全家一起去国外居住,否则孩子要生活在父母身边。教育是为什么?Education is for life。 教育是全人教育,顾到孩子体魂灵全面的发展。一个正确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家庭温暖,缺乏父母的爱,父母陪伴的幼儿是不幸的。所以不建议孩子过早送出国,在国内也不建议去寄宿学校。
(1)以游戏为主的课程设置
德国以高度自治而闻名,学前教育的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课程设置不仅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甚至州一级也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由幼儿园举办者自行决定。德国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游戏为主,多自由活动少集体活动。
幼儿园阶段没有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有八大方面分别是: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动作教育、语言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德国强调生活体验,让幼儿自主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混龄编班
不按照年龄而强调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儿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混龄编班具备按龄分班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在儿童互动交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年龄大的儿童的领导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既锻炼思维,也可以增强自信心。
另一方面,年龄较小儿童一般都喜欢跟年龄大的儿童玩耍,混龄编班不仅可以满足对玩伴的需要,同时可以向年长儿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且如何与年长儿童交流、怎么融入都是年幼儿童需要克服的问题。混龄教育体现了自由发展和自我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引起3—6岁儿童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憧憬,幼小衔接自然发生。
(3)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主要是为身心[_a***_]儿童提供的教育。旨在普通班中进行特殊教育,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生活和学习,让特殊儿童享有和正常儿童同样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也是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力。
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让残障儿童也像正常儿童一样,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可以正常生活,而不是将他们隔离开来,这就是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可以使残障儿童接触到不同的人,使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充分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幼儿园社区教育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幼儿园社区教育理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