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方面?
  2. 儿童心理现象开始发生的时期?
  3. 认知心理学可以解释哪些生活现象?

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方面?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儿童0至2岁这段时期,被称为感知运算阶段;儿童2至7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前运算阶段;儿童7至12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12至15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形式运动阶段。

  儿童的感知运动阶段又被划分为了六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意象行为的形成时期(4、5——9个月)、格式的初步联系运用时期(9——11、12个月)、通过积极尝试创造新的格式(12——18个月)、通过心理组合而创造新的格式(18个月——2岁)。

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四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是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来的理论。他提出的这个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了儿童心理研究领域学科的典范,他所创作的理论学说推动了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儿童心理现象开始发生的时期?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1、婴儿期(约0~1岁),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这一阶段,母亲的照料状况对儿童心理有深刻影响

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幼儿期(约1~3岁),自主性vs.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与相对于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父亲更多地介入了,对儿童的教养参与度大大提高。

3、学龄初期(约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这一阶段,儿童所处的家庭氛围、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儿童成长有重要影响。

4、学龄期(约6~12岁),勤奋vs.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二年间,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而且有了更多的社会交往。

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心理发展分成不同的阶段,从婴儿到成人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会经历好几个阶段。在最开始的婴幼儿阶段,主要是表现为婴儿和母亲的融合状态。

这个时候孩子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孩子依赖于母亲的全身心的照料呵护。慢慢的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分离阶段,主要表现为婴儿逐渐的离开妈妈

孩子开始慢慢的探索世界,开始对外界感兴趣。此时逐渐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即个体化阶段,个体对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他们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思维和行为越来越独立,这时与母亲的关系就会更远。

所以在整个个体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由与母亲的融合状态,慢慢的走向独立的过程。有外在的独立,同时也有心理上的独立。

个体只有逐渐养成自主独立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的去适应当下的环境,这个时候也可以说孩子长大了。

认知心理学可以解释哪些生活现象?

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可用它解释很多常见现象。比如,只有当物体落在视网膜上一小块区域内(称作中央凹),才有高的分辨率,我们才能看清物体。

而视网膜其他大部分区域分布的是视杆细胞,这种细胞成像分辨率低,但能感知弱光,有更广的视野,并关注运动信息

用相机打个比方,中央凹相当于相机的焦点,当你精准对焦后,只有焦点附近的物体才能清晰成像,而其他区域成像很模糊。如果没有对焦,整体照片就是糊的。

明白这一点后,如果你看到有培训课程吹,能几十倍的提高阅读速度,就不符合生理学原理。因为受眼睛硬件条件限制,通过训练能提高一些阅读速度(也就是眼球的移动速度),但不会有几十倍的提升,因为移动过快,就失焦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认识儿童心理学现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