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自尊心是什么意思?
  2. 父母要怎么维护好孩子的尊严?
  3. 孩子总被忽视,常常感到委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低自尊人格”?
  4. 在不损害女儿自尊的情况下,管教她们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5. 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6. 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方面,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自尊心是什么意思?

      尊重自己人格,不容许他人小看的意识

例句

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自尊心很强,忍受不了别人对他的轻视。

        这件事老师处理不得当,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

自尊心: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

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尊心是一个人家庭、集团和伙伴中经常处于受尊重的地位,因而经常产生自豪感、优越感而形成稳定的情绪倾向和性格特征。自尊心的建立,与一个人的优点多、荣誉多有关,且与其优越的地位相联系。英国心理学家麦独狐把自尊心称之为“自尊情操”。

父母要怎么维护好孩子的尊严?

维护尊严,首先要与孩子站到一起,尊重他,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物品,是独立存在的,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向自己所想的那样成长,只有以身作则的影响,通过好的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逼着孩子,你必须怎样怎样。还有就是维护、保护,孩子虽然是独立存在,在没有形成完整的三观之前,他们是弱小的,需要家长的呵护,任何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恶言恶语,不良风气都要家长站出来保护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独立面对。这样成长的孩子,才会更独立更坚强。

希望能帮到您!

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总被忽视,常常感到委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低自尊人格”?

年幼的孩子,父母的陪伴与肯定对其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陪伴与肯定的同时,引导孩子看绘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知识和见识自然会撑起孩子的脊梁。

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从而委屈说到底还是不自信表现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避免常见的消极心理现象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

1.失望心理;

2.冷淡心理;

3.疑惑心理;

4.溺爱心理;

5.变化不定心理;

6.敌视心理

……

一、尽量忘掉不愉快的事;

1、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选择生活并为之负责的权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孩子的很多选择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该孩子自己承担的后果,也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承担。孩子的玩具也应该由他决定是否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讨好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他就不会为了别人的需求去压抑自己的需求。

2、认知自己的情绪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原因归咎在孩子身上,孩子没有义务去逗父母开心。父母生孩子的气,觉得孩子不听话,仔细想想,生气的原因,慢慢会发现,自己生气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则办事,是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与孩子无关。

3、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出他自己

情绪无好坏之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孩子的开心还是难过或是生气,都是正常的情绪表现,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允许他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难过的时候就哭一会,生气了就说我很生气,鼓励他大胆的说出他自己。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人生首要的任务好好爱自己。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世界。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被忽视的原因,是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还是家里二胎,多了弟弟妹妹,孩子敏感这个时期家长对老大更不能忽视。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有关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父母已经发现孩子受委屈的这个问题,说明孩子确认自己重要性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应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尽量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倾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十几岁的孩子往往不再把父母当作第一倾诉对象。在青春期之前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最佳时间。

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理解。只有赖下性子花时间去和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

2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积极主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3 鼓励孩子

表扬,表扬,再表扬!孩子最想听到的就是父母的鼓励。他们会从父母说话的语调里听出赞赏或反对,最会察言观色。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强化和鼓励孩子行为中的积极趋向,

4 培养孩子积极乐观

人生在世,很难从不被人忽视,不受委屈。孩子积极阳光,充满了正能量,抗压抗挫折当然就更强,更利用将来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当然每个小孩的性格不一样,有些小孩天生比较积极主动一些,有小孩可能比较敏感,遇事会退缩,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拿出很多的耐心观察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最后,我想强调,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潜意识认为孩子“低自尊人格”,就会从行动中不断的传达给孩子这样的[_a***_],他就是这样的孩子。

养好一个孩子非常不容易,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大量时间的陪伴,试图去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

在不损害女儿自尊的情况下,管教她们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首先在管教孩子的这方面,是从他从小一开始的家教做起,在孩子一出生,从在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当中,要给孩子立好规矩,做好榜样,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有一个好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有一个成熟的慢慢的成熟起来的处理事的方式。这样的话,孩子出现问题的几率就会变小。当然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点问题都不出的,孩子如果。真的是有一些问题,那么作为家长呢,我们一定不能够太着急去暴露自己性格当中的缺点,对孩子大吼大叫或者是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要跟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跟孩子去聊一聊,了解他的内心深处,他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如果在了解了问题的前提下,家长的能力也好,或者是方法也好,的确达不到,也不能帮助孩子去处理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困难可以去求助专业机构。嗯找到一些,呃这个儿童教育专家向他们去咨询了解一些方法。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父母更是这样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一定要及时的去学习,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方法,不断的求教于别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不断的陪伴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去解决一些成长中的问题。

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

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要素。感情本身是没有目标的,但是我们是人,会贪心,也就使我们面对感情时,不断索取,以此来达到我们所谓的满足。

喜欢时,想要得到,得到了,想要永远,这辈子,下辈子,说不定还会把前生牵进来,对于每个人,得到的的答案不同

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方面,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曹老师心理学回答您的问题。

曹老师在一线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发现。对于孩子,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可以多给孩子读读情绪方面的绘本,比如,我很伤心,我很生气,等系列丛书。曹老师在频道中也有一期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视频,您可以去更深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你好,谢谢邀请。我是漠北以北01,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有人把健康比作数字1,家庭、事业、金钱、地位是0,如果没有了1,任何0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充分说明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这两者相辅相成。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

所谓健康的心理,表现为一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以及作为集体一员的社会功能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1、对自己乐观、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当然不是盲目的自信,那就变成了自负,孩子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知道有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的。

2、学校生活有兴趣。对学校和所学习的知识充满着好奇,想要去学习它,钻研它。

3、喜欢与同学交往,能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有自己的玩伴。

4、有完善的人格结构,情绪稳定协调。

欢迎来到文清老师育儿课堂,我是让“熊孩子”变“牛孩子”的文清老师。

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方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情感教育

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就是使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重视行为培养

心理健康与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要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行为观,首先要教育幼儿辨别行为的正确性,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3.重视“成功教育”

孩子的心理健康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怎么才能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家长和教育者都该思考的问题。从我接触到一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认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一般情况3-6周岁的心理成长对孩子以后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教会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的能力

家长学会稳定情绪,以身作则。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的表现愤怒、暴躁等负面消极的情绪。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3-6周岁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孩子在过于负面的情绪中成长,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养成这样的情绪很难纠正。暴躁、愤怒是很多家长对现实的一些事物无能为力找到的出口,孩子过多的解除就也很容易陷入其中,被情绪所操控!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办法,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从自身做起,当孩子的一面“镜子”。

第二:让孩子对世界保持好奇

孩子求知欲,对世界万物的好奇是从小培养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时候家长应该耐心的指导,而不是嫌麻烦

我碰到过这样一个家长,孩子小时候相对好动,那时候孩子对很多事物的好奇程度很大,家长工作相对较忙,上班回到家,碰到孩子问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一直感到很厌烦。把一个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去看动画片,玩手机小游戏。孩子大了以后对事物的好奇全部在手机游戏和动漫上,对其他的任何事物提不起精神。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让孩子碰手机,碰电视,碰电脑。孩子很郁闷,有一次孩子跟我沟通的时候,孩子恶***的说,当初他们把我扔给手机,现在又让我完全脱离手机,魏老师你觉得有可能吗?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亲子游戏,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局限起来,大自然的美妙,永远大于电子产品。每周抽时间,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对自然对万物充满好奇。

第三: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自尊概念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