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除了留心孩子是否适应课堂教学,是否能及时准确完成作业之外,关键要看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是否有兴趣,不要让孩子养成拖拉、不认真等不好的学习习惯,尤其不要过于功利化,认为是为了家长、为了出人头地、为了面子才学习的,要逐步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端正态度,最理想的是让孩子慢慢体会学习的乐趣,认识到学习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事情。
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会很辛苦,孩子刚入学,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家长要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在学习上要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如:及时完成作业,不拖拉;陪孩子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的习惯;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在生活上,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与同学和睦相处。
2017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残疾人教育的法规,对于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17年年初,***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高计划(2017—2020)》,这一***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提升***的成果,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教育部也发布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支持和保障。
请参考了解!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
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苏州市教育部门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实行“按需供教”。特殊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因此特殊教育也更强调大教育的观点,强***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在于:
1、教育对象不同。除了幼儿外,还有一个教育对象是家长。教师要教会家长们正确、科学的家庭听力语言康复方法,才能做好家校同步,更好地进行康复教育。
2、教育方法不同。因为教育对象不同,相应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听障幼儿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听力、语言康复。
3、教师专业知识不同。听障幼儿教师需要懂得耳科解剖学、听力学、言语矫治、语言康复专业知识,这都是普通教师不需掌握的。
4、教育内容不同。听障幼儿教育内容是不固定的,多以生活教育为主线。还增添专门的听力训练、言语矫治训练。
5、授课方式。除了和普通教育一样的集体教学,还考虑每个听障幼儿的听力损失情况和发音情况不同,所以个别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授课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