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部分性侵儿童案是熟人作案,家长和孩子如何防范?
  2. 小学生住校好吗?
  3. 为什么人离故乡越远越热爱故乡?
  4. 中小学生在家网上学习有哪些利与害?
  5. 孩子上网课养成了网瘾,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如何纠正回来?

大部分性侵儿童案是熟人作案,家长孩子如何防范?


现在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孩子在遇到侵害的时候,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所以比防范更重要的事情是: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身体,一旦遇到不好的事情,知道反抗和寻求帮助

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如需外出,一定要将要见的人、约会场所、时间等事先告诉家里的长辈。

2、外出或玩耍时,请避开偏僻无人的场所(小路、树林、河边等)。

3、不要独自乘坐陌生人的车。

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独自在家时,不要轻易给别人开门。

5、去公共卫生间或乘坐电梯时一定要和朋友或家长同行。

6、如遇陌生人向你求助,请回答:“对不起,请您向大人求助吧。”然后迅速走开。

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绝对不要在父母之外的任何人面前脱衣服,谁都不可以。.

小学生住校好吗?

如果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建议送孩子住校,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的孩子。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情感的需求。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他接受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学校的教育的重要程度。这里面包括爱的教育,情感的抚慰,亲情的依附,人际的交往等等,这些都是学校教育不能给的,或者说大都是学校教育不能够给的。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住校,他的生活中就缺失了跟父母亲人朝夕相处的那一种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很大程度上将陪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越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越是会觉得我童年的时候或者年少的时候感受到的亲情的温暖的珍贵,父母说给予我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轻轻拥抱的动作,都像是三月的春风,是一生的温暖,这种温暖会渐渐演化成人内心的一种财富,这种财富是任何钱买不到的。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你错过了那段时光,就不可能再拥有。

没错,很多人说送到孩子去住宿学校住宿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但是你要错过了孩子叛逆的那段时光,那么可能今后他所有的行为你都无法影响他,万一他走上了什么不太好的路,你也对他无可奈何,他独立确实是独立了,但是他的独立是建立在他从小无依靠的基础上的,因数无依无靠,逼得他如此,他的心也会变得慢慢坚硬。

孩子有的时候就像小树苗一样,她在父母的眼前生长,如果发现他有一点歪斜,你可以在生长过程中给他拨拨正,细心的父母会随时发现孩子一些不太好的苗头,可以及时的让他得到纠正。而如果这个孩子不在身边,你很有可能是发现不了他的这些情况的,将来他会怎样?很难说。

总结:从这些观点来说,不建议小学生住校,当然,如果说你非要让他住校,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管他上班工作非常忙,平时又没有人带他,那住校可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时候也要特别关注他的生活和思想动向,在少有的相处时光***别留意他,让他的一切都在你可掌控的范围之内,免得等到出了问题的时候,觉得不可收拾。

我家里有小学就住校的孩子,感觉小学住校不是很好。

现在很多家长是一边无限宠爱孩子,又一边想让孩子独立、自强。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送孩子住校,是打着爱的名义和炫耀去的,结果五彩纷陈。

别人家的孩子我不好说,但我送自己的小孩去住校那两年,感受颇多。

第一是孩子住校以后,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有许多改变,但也只是在学校,回到家里依然还是孩子,依赖性强。

第二是孩子住校以后,家长省了许多事,但并不省心。比如说孩子生病感冒了,你会担心他在学校里是否记得吃药?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天气变了,孩子在学校是否知冷知热?孩子是否给宿舍里的同学和平相处?等等。

第三是孩子太小,自控力差,有可能给同学聊天很晚,影响第二天的正常上课

总之,我觉得孩子读小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住校。小学生最好还是由父母陪伴和监督为好,以后他们住校的时间很多,不在急于一时。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小学生住校非常不好。有条件的情况下,能不住校尽量不要让孩子住校。

有不少家长以为,让孩子住校可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独立能力,但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心理陪伴,情感陪伴,亲情陪伴和家庭温暖。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不是住校就能够培养好的,关键要看家长的培养意识和培养方式

那么,为什么不倡导小学生住校?

有些心理基础较差的孩子会变的孤独、封闭、不阳光、不快乐,不自信,不上进,情感淡漠,不善交际,厌学、逃学、辍学等等。这是因为孩子住校,没有正常的亲情陪伴和家庭温暖,久而久之,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的心理方面就会有缺陷。甚至还有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情感不健全,智力发展受到响的情况。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世界上早有定论。

孩子虽然生活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但这个集体永远无法代替家庭和父母,他们将来长大后,有一些孩子就会变得性情冷漠,不愿和人交往,独来独往,不愿意融入集体生活中,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关爱、温暖、呵护、拥抱、肌肤相亲,这些对孩子的情感发育、智力发育的促进作用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的。

孩子的成长,首先需要亲情呵护与陪伴,需要被关爱,被理解,被保护,需要安全感,温暖感、[_a***_]感。只有这些基础奠定好了,才会促进他们其他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孩子小学住校到底好不好?现在有很多的民办的寄宿制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寄宿部。一般来说,这类寄宿制的学校条件不错,但是价格一般不菲。

我是一个普通学校的老师,身边亲朋好友和邻居,也有一些人的孩子就在读寄宿制,也偶尔有和他们有过交流,对孩子小学住校到底好不好,有过讨论。

他们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主要两个原因,一是父母平时工作或者生意比较忙,二是想着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条件。于是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来到寄宿制贵族学校。

但是,据他们说,学校条件确实不错,孩子的生活起居也照顾得不错。但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容易孤僻,回家不愿意和父母讲话,特别陌生的感觉。给人一种成熟得不可接近的感觉。

特别是女孩子,要么根本就没有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么就是成熟独立性特别强,容易发生早恋,等等情况。而且这种父母和孩子的陌生感,你都没有办法去管教她。

然后孩子回来则反映,回到家,就好像去到一个陌生环境做客一样。父母就是问个不停,学得怎么样,就是给吃的,吃这吃那。压力太大。

也许吧。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孩子想要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应该是每天的陪伴,每天的琐碎管教。每天一家人开心的在一起,偶尔一起出去游玩,这样子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方老师也建议大家,小孩子最好还是留在身边上学。

我是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学校中考科普专员。在今日头条开通,方老师数学课堂,专门讲解初中数学和中考科普,欢迎大家关注。

曾经为这个纠结过,所以看到这个,便想说一说想法。

有句话说的好,家长是最好的学校,孩子在家,在接收到父母的关爱的同时,还可以接收到父母做为榜样的力量,父母爱读书,就可以影响到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懂礼貌,就可以使孩子学到如何礼貌待人。

同时,孩子在学校上课期间,可能在客观或主观上,受到了同学或老师的不重视,天天回家的话,就可以即时受到父母亲的安慰和劝解,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或不满甚至是仇恨的情绪父母的即时纠正,可以让孩子一生收益

孩子天天回家,吃着父母做的饭,喝着父母端来的水,躺在父母给整理好的床上,这样一天天的长大,父母的爱便无形中沁其心田。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对大人也将收益无穷。

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天下老子第一,这样的性格,长大之后,很难和人合作

有见到过有两个孩子的,一男一女孩子,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了,可男孩子仍然是天下第一的感觉,目空一切,虽已毕业许年,仍一事无成。曾和其聊天,说不成功,只因为缺钱,若有钱一人便可安天下,不需要合作伙伴。究其原因,皆是父母在其毕业前后所惯。

送孩子去住校,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孩子必须学会和他人和平相处,学会容忍别人的优点或者缺点。在家里,家长可能不敢有针掉地的声音,而在学校,就是有人大喊大叫,又能如何?管了自家宿舍,管不了别的宿舍,管得了隔壁的宿舍,总管不住楼上楼下的吧。慢慢的,就会适应不是一个人天下第一的生活。

而且住校,总得有需要自己处理的生活,需要独立面对一些过去家长替做的事情,这样,也会慢慢独立起来。

住校,有利于培养孩子和人合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为什么人离故乡越远越热爱故乡?

思乡之情,从古至今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法忘却的一种情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乡情反而越来越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故乡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强大力量吸引着漂泊外在的我们,为什么?

故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有着我们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故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已经深深刻在脑海里。

俗话说叶落归根,尤其是老年人,年纪越大越思念故乡,高楼林立的城市也代替不了故乡的院子瓦房。

故乡就是人们心灵的一种寄托,就像酒一样,时间越长,越来越浓。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唐 ·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高适

因为故乡是源,故乡是根。故乡的月最圆,故乡的人最亲。故乡有弯弯的小河,

河水中流淌着儿时的欢乐。

故乡有绿绿的农田

忙碌中弹唱着童年的歌谣。

故乡有软软的沙堤,

泥沙里埋藏着幼年的足迹。

故乡有幽幽的小路,

奔跑着成群少年求学读书。

故乡有辛勤的父老乡亲

故乡,是人生扬航起航的启程点。在故乡,有许许多多的情愫割不断,忘不掉,无论时间的飞逝,远离故乡,但仍能勾起思绪的回忆,对故乡的眷恋。

一、对第一故乡的怀念

1.我出生于富平与蒲城交界的卤阳,行政管理权属于富平,周围都是村庄,遍地都是盐碱滩,水质中碘的含量高,生产出的原明粉(洗衣粉主要原料,现早已不用)销往全国各地。锅巴盐是上世纪居家淹菜不可缺少的,西安~韩城铁路从砖场旁通过。

2.卤阳当时有一百多户,我完成了小学和初中(都在张桥車站边的柯村原中学)的学习高中在美原和富平完成,1986年5月31日随着父亲的离休搬往外地的老干所。

3.之后又多次去卤阳,仍能见到许多长辈,这几年随着卤阳湖建设步伐的加快,卤阳的人们整体搬入渭南市,只留下破旧的房子。虽然卤阳的变化太小太慢,但留下的记忆是深远的,小道上有孩提时玩耍嬉闹的足迹,是梦里的天堂;天间地头火车道上有少年时追逐的脚印,是***向往的天地。随着卤阳湖的建设,第一故乡会发生巨大变化。

二、第二故乡的眷恋

1.第二故乡是新疆伊犁新源县,是我当兵入伍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三年多美好时光,新源吐尔根乡的杏花沟(亚州最大)也曾留下训练的足迹,

2.在部队的三年多,锻炼了意志,练就了忠诚,练就了担当,磨炼了性格,锤炼了气质,净化了思想,学习了知识,对人生信仰信念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离开部队已多年,时刻想念部队和战友,魂牵梦绕,30年后的2018年8月11日终于又回到第二故乡-伊宁,回到了新源则克台师部,旧地重游,感慨万分,眼泪不停的往下掉,见到了当年的老连长、老战友,个个热泪盈眶,相拥许久.....

三、对故乡的留恋

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

故乡永远是一幅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想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

中小学生在家网上学习有哪些利与害?

我是藤筹劲草,感谢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我的答案点击关注。

因为疫情影响,学生开启了超长寒***模式,从冬天到了春天,各个学校为了不过多耽误课程纷纷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老师也又都化身直播网红,各类直播办公软件平台异常火爆。但是学生在家上网课,效果如何?现在不好评判,因为网课是把双刃剑,也要自身利与弊。

利在于:

第一,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只要身边有手机和电脑利用直播平台,学生按照上课的时间进入直播间上课,而且老师的授课也不用再匆忙跑不同教室,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如果学生在直播时,有的问题没听懂或者走神了,可以利用播放器的回看功能,进一步反复去听课,也没有次数限制。

第三,培养学习自主性。因为没有严苛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可以根据网课形式自主调整作息时间,也可以更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因为网课没有限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弊端是:

第一,时间限制。因为网络直播,老师考虑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这也是心理学的要求,所以老师的课程一般都比较紧凑,要在半小时讲完所有知识点,网络直播课时间较短,肯定有的同学听不懂,跟不上,而且由于时间短,老师也可能某些内容讲不透彻。

第二,网络技术。直播效果很大程度受网络技术的影响,网络技术一是直播平台的运用,一是网速快慢。平台如果功能强大,师生网速都好,那网课效果就可以;但是一旦出现网络卡顿就会让授课不完整,而且师生之间也不知道是那里的问题,进而影响网课效果。

第三,师生交互效果一般。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直接的交流,老师也便于监督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影响,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是否存在问题,是否认真回答问题,隔着屏幕,老师难以直接掌握学生学习,因此,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和互动性不好。

我们这的网上上课,只差老师和学生不见面,其它和正常去学校上课一样,还是几个科目对应的老师,学的还是三年级(小学)下冊的教材,也可以互动。当然,没有与坐在教室面对面的教学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老师是没办法监管了。

自主的自律的学生还好一点。顽皮的,学习不知上进的,不得不应付了事,蒙混过关。父母上班又没空监督的学生,学习成绩大大下降,

您好,武哥说文,20年高中资深教师为您解答:

首先,上网课,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最好办法。

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停学不停课”的最好办法。

相对于长时间的不上课,让学生自学,有网课上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上网课利弊的最大变数是手机,所以取决于家长对电脑或者手机的管控。

绝大部分孩子对于玩耍是没有免疫力的,寄希望于孩子的自我控制,应该作用不大,谁不是从小长大的,都清楚少年儿童的想法。

所以,家长要长期陪护,至少每隔30分钟不定时查看。

最后,上网课的利弊,还取决于后勤保障是否到位。

最好是使用台式电脑,老师布置的试卷、作业要事先打印出来,课程表、作息时间也要打印出来,不使用耳麦,直接看和听。

有利的一面

谢谢邀请!

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利弊皆有!

在疫情期间,非常时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又不耽误学生学习,只能在家上网课。网上有很多优秀教师讲课,再加上本班老师的附加教学,两结合非常好!

特别对于自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既能听到优秀教师的课,又能踏实的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一定有很大提高!但是对自律能力弱的同学来说就不行了!刚开始时还有家长陪同听课学习还好点,后来随着疫情的控制,多数家长出门上班,只剩下学生自己在家网课学习,不能认真的听课、完作业了……。

由此引起两极分化!导致同班同学的学习成绩更不均衡!所以能开学时尽量早开学!总归在校有老师的直接监督、针对指导要好得多!

在家上网课,有利有害

利:1疫情期间,可以防止学生因地面上课感染***。

2方便快捷。在家,有网络,电子产品就可以听课。

害:1在家上网课,对学生来说自律性要求高,特别是小学生,如果自律性差,很难做到一堂课,专心听讲

2常期盯着手机过是电脑对学生的视力会有影响。

3上网课跟网速,讲课使用的平台有关,如果网速慢,使用平台性能不好也会影响听课质量。


孩子上网课养成了网瘾,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如何纠正回来?

你好!非常高兴能够及时地在悟空问答看到你的问题,也非常荣幸能够以我的能力和经验来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孩子上网课养成了网瘾,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如何纠正回来?” 针对你对这个问题的描述,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你提供一些建议。



  • 首先,我最想说的一点就是,孩子应该自己带。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应该自己带。当今社会,留守儿童早已成为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亲子关系当中最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与孩子的关系。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是咱们中国父母的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最疼孩子的人了,孩子交给他们带自己放心。然而恰恰是这种错误的认识误了孩子。

  •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跟孩子最亲,最疼孩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隔辈亲”嘛。但必须明确的是,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疼孩子”不是唯一的要素,更别说这个“疼”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一定的尺度呢。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延迟满足”。这是孩子的监护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必须要懂得、并且一定要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大人尚且不能自制,更何况孩子呢?而各种各样、形形***的诱惑又恰恰是制约我们走向成功的巨大障碍。所以,只有具备了抵御这些诱惑的能力,我们才能跨越障碍走向成功。在帮助孩子抵御诱惑走向成功这件事上,父母的角色是其他人所无法代替的。没有了父母的参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孩子”反而成了“误孩子”。

  • 我们不否认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孩子”、对孩子好,但也恰恰是他们的过分疼爱,甚至是溺爱误了孩子。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往往在“隔辈儿亲”、“疼孩子”的思想支配下,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他们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的吃喝拉撒,同时也在满怀爱心地尽可能多地满足着孩子各种无理的要求,无法狠下心来让孩子做到必要的“延迟满足”。比方说,孩子吃完晚饭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玩游戏。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孩子要玩游戏的这个要求延迟满足。但是这种延迟满足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当时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行。


正确的做法是:


1. 第一时间响应孩子的要求

  • 在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不要马上拒绝。你可以给出一个可以满足他的要求的合适的时间点,但无论你想什么时候满足他的要求,都要在他提出要求的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你的尊重。无论自己的要求是否当时就得到了满足,孩子的自信心都不会受挫。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孩子觉得自己还算“有面子”。

2. 告诉孩子满足要求的具体时间

  • 在父母想要对孩子的要求延迟满足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让孩子知道当时不能满足他的具体原因,并明确地告诉他要想满足这个要求是有条件的,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孩子在等待满足的过程当中就不会产生焦躁易怒的不良情绪。

3. 约定时间到了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

  • 当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之后,父母必须及时满足他的要求。此时绝不可以不讲信用继续增加其他的附加条件或者延长孩子的等待时间。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加严重的逆反情绪,从而导致父母的努力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父母对孩子的某些当时看来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学会“延迟满足”。此时,一定要做到合理把握尺度、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因为对 “延迟满足” 这一理念的错误理解而导致对孩子的错误教育。真心希望您能正确地运用“延迟满足”,培养出有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勤学上进的好孩子。


我是@一轮冷月照无眠,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继续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继续给您正确教育孩子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具体建议。同时也欢迎热爱教育的各位同仁与孩子家长积极参与讨论贡献您的宝贵意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