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管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能一概而论吧。
首先榜样的力量有没有用,应该不应该树立榜样?当然应该,要不然课本里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物事迹让学生学习了。课本里有榜样,生活中同样可以有榜样,所以拿别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但问题来了,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事实上每个家庭也是个性化的,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天赋上都不能简单的横向比较,否则难免有功利之嫌疑。最常见的错误做法是直接拿人家的结果说事,比如谁谁能考一百分,你怎么只靠八十几?我的岳父一直执着于让我小孩学钢琴,即使小孩表示不是很有兴趣也很坚持,有一次岳父说出了心里话。原来他几个亲戚家的小孩都考出了钢琴十级,于是他觉得我小孩也应该考出钢琴十级。当时我听了就觉得大大的不妥,且不说钢琴十级没人规定必须考出,那我家小孩小学三年级就考了跆拳道蓝带,人家的小孩有吗?所以不能简单的比较吧。
那可以比较的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是人品是精神是素养。比如别人的小孩能自觉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能懂礼貌,能勇敢承认错误,能坦然面对失败,这些都可以拿来教育自己的小孩。课本上的榜样又何尝不是让人学习其精神而不是具体的事迹呢?难道学王二小放牛吗?学司马光拿石头砸缸吗?学华盛顿拿斧头砍树吗?
还有,教育的态度要注意,要循循善诱,而不是责备的语气。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好几个叛逆期,不注意教育方式的话很可能诱发其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有这种心态的父母,占了绝大多数。但这种心态,绝对是伤害孩子的一把无形剑!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对待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常常是缺乏理智和耐心。粗暴武断,强加意志。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了解孩子心灵思想。人的一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几个最佳的时段。刚形成意识时,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模拟的榜样。当进入学龄期后,孩子们已具备了相当的辨别能力。但这个阶段,孩子的审辨还相当地不成熟。这就需要老师和父母进行正确的引导,给孩子进行理智的开发和善意的校正。当孩子进入成年人之后,他们就自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里我着重与大家来讨论一下学龄期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龄期儿童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生接受教育的最脆弱时期。做为父母双亲,望子成龙的愿望,是每个父母的普遍心态,也是人类发展的人之常情。有这个心态,大家也都能接受和理解。但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简单粗暴的干涉。教育孩子绝对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因势利导艺术手段。实践证明,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孩子的长处,是摧毁孩子自尊心的最大毒药。使孩子不但失去了进取的动力,而且对父母产生了怨恨从而失去了信任和亲情。孩子感到父母亲看不起自己,孩子从父母那里找不到自信。聪明的父母,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会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孩子,并说道:这次没发挥好,下次努力赶上,相信你会成功的。让孩子在父母这里增长信心,同时感觉那有一种暖暖的压力。让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努力的愿望,不让父母失望,自己自觉地去努力学习。请记住,鼓励孩子,永远比打击孩子,效果不知要强了多少倍!可有的父母,却总是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缺乏耐心。恨铁不成钢的暴燥心情,往往使你的智商降低为零。我奉劝那些正在苦恼着的父母们:
教育孩子需三思,
方法不当害儿女。
急功近利难达愿,
望子成龙要耐心。
2019年4月13日 徐希秋原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管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