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游戏天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游戏天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爱的能力,包含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真正的爱,是心甘情愿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就会很开心。
但心理营养不够的人,不会去爱,他的爱带有索取;有些人不敢接受爱,因为觉得那是债,是要还的。
2、联结,
人类是群居动物,天生渴望与人联结。但如果心理营养不够的人,可能没法与人相处,没法社会化。
青少年青春期最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孩子在幼年时与妈妈依恋关系的建立,是他能否很好的与人联结的基础。所以三岁前孩子最好和妈妈在一起,能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
4、价值感
人如果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感,就会很自卑,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甚至***。
5、独立自主
人类、社会、心理学家把人类的本性分为15种, 前5种应该是人类的5大天***:
1 好奇心: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不可抗拒的。
2 食物欲望:饱腹欲,是人类本能的需求。
3 道德感、荣誉感:可以使人类得到满足,并成为构成社会的基础。
4 从众心理:人类害怕被社会排斥,这成为制度、规矩的基础。
5 ***望。
7 秩序感:人类希望有一定的秩序。
8 独立性:人类在渴望制度和秩序的同时,还渴望得到自由和独立。
9 复仇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学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人都知道,模仿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
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会观察会思考,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行为来模仿周围深周围生活中的人或事。比如他在家庭中会模仿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等。还会模仿医生给娃娃看病,所有的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来学习的。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会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应该引导幼儿去模仿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答:中班幼儿在4~5号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对大自然和沒见过的书本,玩具都好奇,特别看见电视中***叔叔升旗仪式,孩子们特别的兴奋,把小手举得和***叔叔一样,好威武,模仿的像模像样,嘴巴里说,我也要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任何没有见过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性恶说。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认为儿童“天生的野性”即天生性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儿童“天生的野性”。因为儿童生来就有不服管束的本性,行为盲目冲动,经常会扰乱成人的计划,这种自然的本性如不及时加以管束,势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0)和罗杰斯(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_a***_]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游戏天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游戏天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