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论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叫父母人格?
  2. 《父母规》是什么?跟《弟子规》有关系吗?

什么叫父母人格

现在很多家中都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重要性,自家长会做很多功课学习家庭教育方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发现学习的这些育儿知识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一个叫科胡特的心理学家曾说过:“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样做更重要”。父母是什么人,指的就是父母的人格,父母的人格是否健全比父母是否懂得育儿知识更重要。

不完整人格的表现

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强迫性重复和过度补偿。人格不够健康,在教育孩子时常会出现两大问题,第一是强迫性重复,就是我明明很讨厌我的父母怎么对待我,可是我却无可救药的、无法控制的,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我的孩子,而且这些重复多数是不自知的。第二是过度补偿,实际上过度补偿不是在给孩子,而是在给小时候的那个自己,都是我们自己,那么当我们能够意识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成长了。

第二,人格不成长的父母会控制不住自己在孩子犯错时对孩子动手。很多父母在犯错时忍不住打孩子,打孩子就说明父母自己的人格不够健全,还停留在三岁之内,两三岁前是人的前语言期,在这个年龄段内人还不会流畅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会用肢体语言,当他愤怒的时候就会***。所以说,表面看是孩子犯了错,家长选择的一个惩罚方式,实际上是父母自己的人格没有成长。

第三,如果父母早年有分离创伤,可能会害怕跟孩子分离。孩子离开了,父母会感到被抛弃。害怕跟孩子分离会无形中阻止孩子成长,孩子长大了意味着要离开父母,比如有的父母总觉得孩子做不好或不会做事,对孩子不放心,或是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这就是阻止孩子长大的表现。

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父母怎样完善自己的人格?

作为父母,首先要好好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这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尝试着理解这些状态背后的意义。最后还可以借助人际关系完善自己的人格,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人格是影响人们行为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父母的人格对其教养行为以及教养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究竟人格在教养里面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两者中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可能引起家长们的思考了。

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亲子互动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互动,父母的人格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行为,影响着亲子关系的模式,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所谓的父母人格,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言行和举止,所以作为父母在一个家庭中都要起到教育引导后人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个孩子能否有教养,有修为举止,谈吐有礼貌,最大限度地要看父母是否是一个知书达理之人,个有教养的孩子,必定有一个很有修养的父母。

《父母规》是什么?跟《弟子规》有关系吗?

《父母规》和《***规》有点关系,但关系不是很大,***规是教你做人,孝敬父母,等等。父母规讲的是如何做好一个父母,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了的父母。父母学好《父母规》,孩子学好《***规》,将营造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父母规》全六篇,共有三重、六责、六戒、六道、六观、一告,计1095字。《父母规》集古圣先贤之教与中西方家庭教育,合传统文化教育学心理学、亲子学之要义,涵盖教子成长之胎教、育婴、启蒙,学习、处世、婚恋、事业各个层面,在语法格式上与《***规》、《三字经》相似,***用三字一句,两句或多句连意,阅读轻松,浅显易懂。《父母规》主旨来自《易经》家人卦第三十七(离下巽上):“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生命是在关系中成长,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成长的,《父母规》是关于父母成长、孩子成长与亲子关系成长的一套生命成长系统。

 

 

***规(清代蒙学教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1]  其内容***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它的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规》。

 

 

这两部著作的关系就是都是教育方面的资料和素材,各有出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 父母关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