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瑞士儿童心理学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瑞士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儿童心理学理论”,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另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皮亚杰,瑞士的著名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考察重点内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建构主义发展观;二是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客体永久性: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婴儿最初完全是以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来看这个世界:他们生活在此时此地,对于他们能够直接知觉到的范围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没有任何的意识。
给他们一个可爱的玩具,他们会伸手去够它。
但当大人在他们抓住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时候,他们就会停止抓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别处,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
只有到出生9个月之后,婴儿才会继续他们的寻找——在皮亚杰看来,这种寻找意味着婴儿在无法感知到玩具时,玩具仍在他们的头脑中。
这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始。
但是这种观点仍有局限,如果在藏玩具和允许婴儿伸手之间加入一段时间间隔,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皮亚杰认为,只有到了大约18个月时,婴儿才能以基本成熟的形式对消失的玩具进行心理表征。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object constancy), 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系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1.行为主义流派:强调研究儿童行为,认为行为是环境对个体的***所引起的反应,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来改变儿童行为。
2.人本主义流派:强调研究儿童的自我实现、主观体验和人性,认为儿童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应该被尊重和鼓励。
3.认知心理学流派:强调研究儿童的认知过程、思维和学习,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1. 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关注儿童行为的外在表现和环境因素对其行为的塑造。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和反应的学习过程来获得的。
2. 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认知阶段,从而逐渐理解和处理世界。
3. 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由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而实现的。
4. 心理动力学理论:该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儿童个体的潜意识心理过程对其行为和发展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儿童的冲突、欲望和自我构建。
这些理论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儿童心理和发展,共同为儿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瑞士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瑞士儿童心理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4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