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报告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心理学导论读哪一个版本的比较好?
  2. 心理学导论的问题:基因越相似,就越有可能被吸引?
  3. 可以推荐几本专业性不太强,能够认知自己治愈童年的心理学相关的书吗?

心理学导论读哪一个版本的比较好?

  心理学导论又叫普通心理学可以看看黄希庭的,用的人最多了,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希庭   现任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心理学博士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专业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成员教育学组召集人,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报》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台湾大学《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辑顾问,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州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等。

心理学导论的问题:基因越相似,就越有可能被吸引?

哪一本书里写了这样的话呢,可能是我导论学的不够透彻吧,但在普通心理学专业课里肯定是没有这样的话的,基因决定论否定了环境因素人格形成的影响,而利他人格主要是环境教育形成的,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理论是怎么放到一起讲的呢?基因越相似,代表他们的血缘关系越近,自然亲情就越好,但是是否有过将大量的近亲从出生起就隔绝,然后看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恋的几率是不是大过常人的实验呢?这样违背人性的实验不可能有。

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精神分析学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恋母情节,乃至后来出现的恋父情节理论,都是以依赖为基础的,幼儿并不是因为血缘和亲人相近而爱上对方,而是因为被照顾的同时性心理发育阶段的初期有大量的满足来自于父母,比如排泄,更换衣物,抚摸,亲吻等等。近亲结合之所以被禁止,是因为在我们的基因图谱上,许多疾病是不会致病的隐性基因,如果和近亲结婚,就有非常大的可能两个隐性基因在同一位点上结合,从而导致先天遗传疾病。而且近亲结婚也不是完全禁止的,在发达国家,只需要在结婚前做基因基因检测验证两个人没有同时携带致病基因就可以了。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科技力量给平民做检测的,所以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全一勺会了。

可以推荐几本专业性不太强,能够认知自己治愈童年的心理学相关的书吗?

谢邀。

楼上推荐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系列书,以及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都是很不错的心理学自助书。在此再推荐四本书:

1.贝弗莉·恩格尔的《这不是你的错》

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本治愈无数童年创伤受害的自助书。带你了解童年不幸经历会对一个人成年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和自我鼓励来治愈。

2.维克多·弗兰克的《活出生命意义

推荐理由:本书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帮助人们找到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即使我们的人生没有遭遇如此大的痛苦,也可以从书中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也是我们生活最好的支撑。

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推荐理由:在作者看来,有两种最底层的情感在背后推动着我们,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想着让自己的处境变得好一些,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都一定会不满足现状。阿德勒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但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性解读,摆脱过去对行为的影响。

4.阿德勒的《这样和世界相处》。

推荐理由: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早期家庭教育不同风格,以及家庭养育风格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工作、生活和爱情中保持对社会、对他人、对工作的[_a***_]。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概论总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