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孩子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孩子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比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也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比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
20世纪初期,德国的施太伦(W.Stern,1871—1938)是一位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权威性著作,他受普莱尔的影响,和他的夫人一起对他们的孩子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观察,直到六岁。过去的儿童心理观察研究,包括普莱尔的工作,大多限于三岁以前,而施太伦则把它扩充到六岁年龄。
同时,他的一些研究也是有开创性的,如他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虽然在某些观点上(如固定化和一些不完全恰当的解释)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说来,是有很高的科学性的,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儿童”的含义是
0至6岁的儿童。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声音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于成人,也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儿童,从而构成了特殊的,明显的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另一方面,发展又有持续性。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儿童是不断发展中的人。
5.信息加工理论,代表人物:加涅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涵盖了多个流派和代表人物。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 行为主义流派:
代表人物: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伯赫特·弗里德曼(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特点:强调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研究,重视外部***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2. 发展心理学流派:
代表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特点:关注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强调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对于孩子生活中的言行,不作过大的干涉,让他们为自己负责,但是得经常陪伴孩子,就像身体健康一样,需要外部营养的供给,也需要持续的活动,心理健康在家庭中,则需要通过亲情来作为养分。作为家长,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以正面引导为目的,锻炼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能力,给予鼓励和支持,注意坏习惯萌发的苗头,最后等待孩子的健康成长。
[_a***_]加载中...
无论是否从事相关的职业,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学习一些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从学前教育开始奠定人生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孩子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孩子儿童心理学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4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