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学校方面 >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情感发展要求?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关系是什么?
  3. 1999年幼儿园出具了一份什么重要指导文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情感发展要求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 情绪中社会***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电影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电影时主要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 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幼儿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关系什么

《纲要》主要是引导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基本的幼儿园行为提出要求和规范。是从行业道德、行业义务、行业行为等行业组织的角度来提出的!

而《指南》是基于教育本身的一个参考,3-6岁儿童的基本特征和合理的发展标准。是教育行为实施的一个指导参考。

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Ps'话说每次写相关文件都要加根据《纲要》……,符合《指南》,……遵守《**》……之类的话……郁闷。

1999年幼儿园出具了一份什么重要指导文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于1999年10月完成

 

  第一部分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

 

  二、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于1999年10月完成。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南的精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