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心理学科普?
  2. 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怎么教育心理?

什么心理学科普?

心理学科普是指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科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举办讲座、发布科普文章、制作视频、开展线上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心理学科普可以为人们提供有关心理学的有用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孩子总是以自我中心自私怎么教育心理?

婴儿有一种,我就是世界中心,我能用意念控制整个世界的错觉。从小到大,家里所有人都围着他转,最好的东西都给他用。你告诉我他怎么能不自私?

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儒家孝道,要先老人,后父母,后孩子?知道这个顺序的孩子就不会自私。

为什么道家修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道人在天地中的位置,孩子就不会自私。

为什么佛家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一就是布施?因为只有脱离出自私心理的人,才能通过不断帮助别人而最终完善自我。

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希望用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帮助您从根源分析孩子的这些行为

虽然不知道孩子的年龄多大,但这些行为的根源通常可以追溯到学龄前

首先来解释下“自我为中心”,看看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发展过程

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论”(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中可以知道:出于本能,2-4岁的孩子会开始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在4-7岁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会减弱,这是因为孩子在4岁之后开始有了初步的社交,有了朋友,所以他们学会了社交的技巧,学会了包容别人。在7-11岁时,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会消退(Loss of Egocentri***),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从而学会设身处地理解他人。

建议1: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比对这里提到的时间点。如果孩子正好是处在本能的自我为中心的萌发时期或者是逐渐减弱的过程中,那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是正常的,是不用做过多干预的。

建议2:如果发现孩子11岁之后还有过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要究其原因可能要回顾下4-11岁之间,孩子的社交圈,孩子的朋友是不是过少。对于11岁之后的过于“自私”的孩子,首先看看孩子是不是在电子产品和网络上花的时间过多,如果是,家长可以适当作出干预。其次可以多鼓励他们多参与同龄人的集体活动,多一些社交和接触朋友。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建议您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书籍,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如让·皮亚杰的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如果没有时间读完整版,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最近两个月我们都会集中科普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通过自身的“做到”,来影响孩子就可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的行为是在一个家庭中,耳濡目染的“无形教育”环境中慢慢的形成的。他们“全盘吸收”了家庭中的行为,有时并不能灵活的根据情况“合理”应变,所以就会呈现出来比较突出。也就是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改变了原件,复印件就自动会发生改变!同时,在事情发生的那一个当下,父母及时的让孩子“回看”,通过孩子在事情发生过程中的“感受”,来及时“有针对性”的引导会🈶非常好的效果。

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不要焦虑”,这样会放大对孩子未来的担心(恐惧)。恐惧会侵蚀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批评,指责,甚至会有过激语言***到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影响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信心。

有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也可以“允许”孩子去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在生活中,学校里,通过与同学或朋友的互动,碰触去自行体验,这样他们会🈶很深刻的“体悟”,此刻,作为父母,只需要敞开怀抱接纳孩子就可以。无论他受伤了,还是受挫了,还是受欢迎的,都是我们的孩子,都值得我们爱他们,只要这一点不改变,孩子就会被爱滋养,就会爱满自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区科普儿童心理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