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比纳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比纳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早对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进行测量的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合作编制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
量表共包括30个测验项目,具有两大特点:项目种类繁多,可以测量智力多方面的表现。测验项目的排列,由浅而深,使同一量表可以测量智力高低不同的儿童。
即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发散,对精细、深入的创造是非常不利的。后人就将这种现象称为贝尔纳效应。
2、瓦伦达效应
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3、墨菲定律
1、鸟笼逻辑;2、破窗效应;3、责任分散效应;4、帕金森定律;5、晕轮效应;6、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7、习得性无助实验;8、证人的记忆;9、罗森塔尔效应;10、虚***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11、150定律(Rule Of 150)等。
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扩展资料: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 Binet)和其助手西蒙(Theodore Simon)于1905年编制,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把异常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虽然编制得比较粗糙,施测和记分手续都还没有标准化,但它***用复杂的任务,以智力的G因子作为测量目标,用年龄作为智力测量单位,这些均意味着为科学的智力测验找到了正确前进方向,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比纳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比纳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4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