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培养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语言表达等人类最初行为方式.2促使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及两者的关系.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儿童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5培养社会角色.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等.
儿童第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家庭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儿童从出生呱呱坠地,最先接触的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家庭中的母亲、父亲以及家庭中的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其他成员,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家庭为儿童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家庭便成为儿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家庭因素也成为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单一的封闭式家庭教育是不可取的,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建议你在设计家庭教育课程的时候,增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作为补充,如:通小区的孩子交流活动、游戏、家庭聚会等,另外鼓励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科方面的场所,比如天文馆,图书馆。游乐场所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重要部分。
1、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是人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它是通过儿童的父母进行的,由于父母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不同的文化修养,给予儿童的社会教化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建立在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密切联系基础之上的早期教育,是其他各方面教育所无可取代的。
在我国,它们不是纯粹的“保育”性质的单位,而是培养幼儿的最初基地和人才培养的科研单位,是最早对人进行集体教育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儿童社会化取得明显进步。
3、小学
1. 自我意识的发展;2. 社会认知的发展;3. 社会行为的发展;4. 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6. 道德品质的发展。
①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③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一、人际交往
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儿童从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转变,会受到多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的社会性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社会认知三个方面。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4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