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赞美词-儿童心理学赞美词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赞美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赞美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2. 教育中什么是美誉?

罗森塔尔效应教育启示?

教育中的名词启示—“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一个心理学教育学上著名的实验。实验中,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

他把其中的A组交给一位饲养员,并且交代说:这组老鼠非常聪明;然后把其中的B组给了另外一名饲养员说:这组老鼠智力一般。

儿童心理学赞美词-儿童心理学赞美词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过几个月的饲养后,教授用迷宫方式分别测试了两组老鼠,最后得出的测试结果数据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老鼠聪明很多,它们都能够很快地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待效应,它体现了师爱的最高层次――期待感。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儿童做了一个“预测未来发展测验”,测验结果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教师有意无意向学生流露出的期待感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反响。它不仅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儿童心理学赞美词-儿童心理学赞美词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应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寄予合理期望,这有助于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罗森塔尔效应,即人际期望效应给我们同样带来启示,也就是要给人鼓励。比如家长要给孩子鼓励,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亲子教育上,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来自于信任、期待,来自于赞扬,来自于母爱/父爱。当然,这种信任和期待应当是积极、现实的,而不是盲目的

儿童心理学赞美词-儿童心理学赞美词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了亲子教育上,在学校里,罗森塔尔效应是同样有效。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教育中什么是美誉?

中国传统教育中以“管”和“教”为上,却忽视了“美誉”的作用和力量。所以,当父母希望孩子去把某件事做得更好时,往往以“管”或“教”的口吻去要求,而很少使用赞美去引导。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变“疲”了,脑子变“僵”了,眼睛变“呆”了,与父母的关系很可能成了“严管”和“逃避”的对立面。



  美誉的力量胜过批评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这让我感触很深。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做了一项实验:把106名算术能力接近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组,练习加法,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每天测验后,都赞美A组学生,谴责B组学生,让C组看见A组被赞美而B组被谴责,将D组与其它三组完全隔离,不给予赞美也不给予谴责等任何评定。

  结果:A组成绩在四组中最优,而且每天进步;B组成绩排名第二,第二天呈现进步,第三天起开始退步;C组也是第二天进步,第三天起退步,但成绩不如B组;D组在四组中成绩最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美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寄予他们厚望,而且自己努力后有成效更有收获,所以努力欲望愈涨愈高。而批评虽然可以让B组暂时领先,但终究不能长时间坚持。因此,我们理解了在与孩子沟通中,赞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最有效,也最具有持续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赞美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赞美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