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品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品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德是基础,是一切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德就像是修建一座大楼的地基,地基没有打好,楼盖得越高,倒塌的越快!但现如今孩子们的教育里最缺少的就是德的教育,每天家里,学校,补习班都在做知识和分数成绩的修炼,而忽视了一个 人最核心,最本质的修炼就是德行培养,德这个底线需要父母早早在家庭生活当中给孩子建立,随时建立,比如这次疫情的应对,有小部分人瞒报自身的出行和病情,致他人和社会的安全不顾,一个人旅游,整个小区都有感染的风险,小部分的道德标准在疫情面前被直接体现,而那么多的白衣天使和钟南山团队的医护人员,冒着感染和死亡的风险逆行而上,为国家和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一个人德行好不好,从突发***上会反映的淋漓尽致,老祖宗告诉我们,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德行好了,人生才会丰富。社会上发生的许多恶性案件,杀师,杀母案,***电缆,***奶粉***等等就是一个人在早期教育的导向上出现了价值导向的错位,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只顾及到了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一个人最最重要的德的培育。社会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问题,都是德行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的家庭充满温馨、温暖和温情。这样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有良好的家风。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对孩子的思想品格、职业追求以及为人处世都会有深远影响。
作为儿童道德启蒙教师的家长,其教育观念决定自身的教育行动及其效果。家庭教育直接决定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标、教育方向、教育方式及教育行为,并会对孩子品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家长的人才观是重智轻德,很大程度上是只对孩子实行“一半的教育”,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德育只能退而求其次,“成才=高分”这一观点在很多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持“学而优则仕”教育观念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大学文凭,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导致未成年人在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上模糊不清,行为举止失范的严重后果。
所以,家长需要尽力排除社会上“读书无用”、“金钱万能”等不良思想对子女的影响和冲击。
此外,家长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坚决摒弃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功利价值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存在过度宠爱、简单粗暴等不当的教养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惩罚、“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包办一切的做法,严重有碍于儿童品德的正常发展。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真诚的关注,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和所思所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合理引导。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家庭教育同样是上施下效的过程。父母的思想、品德、行为和志趣,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就是一面镜子,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镜子中的家长。家长的言行是子女效法的榜样,家长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自身应该首先做到,这样才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和“心服口服”的效果;同时,家长的模范行为亦是子女行为的表率,所以应做到严于律己,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时时刻刻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口是心非,家长的模范作用胜过无数次空泛的说教,凡事做在前面,使榜样的作用成为无声的命令,体现出最大的说服力。
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必须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有主有次,以身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言语。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应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由以及灵魂深处的教养。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是最最重要的,从出生到幼儿园,孩子接触的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大班教学,现在我们国内教育又是应试为主,主要抓成绩。对于一个孩子正确三观的建立,主要靠家长的言传身教,我做了***0年教师了,对于有些孩子真是感到很遗憾,可以说他们就输在了父母上,可是,父母是没法选择的!一个孩子出生平平不富裕不在大城市没没有问题,只要他家庭教育是好的,他足够努力,经过时间的积累他也不会比同龄人的生活差多少。相反,就算你是富二代,家庭教育糟糕的话,父母的家产对一个孩子来说一定是灾难。做父母责任重大,不是生下她给她生命,你要负责任的给她人生!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当然是存在影响的,这种影响能有多大,也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积极正面的家庭教育。此类家庭与贫困富有无太多关系,但至少是父母通情达理,互敬互爱,生活水平温饱以上,平日里以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一般[_a***_],社会适应良好,能正确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看到有很多取得极高成就的人无不感谢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原始力量。新文化运动领导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曾经深情的说:“如果我学的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但事也有例外,2011年,歌唱家李双江在新华网访谈中谈及爱子李天一时说:我们所给他的都是正面的东西。然而结果众所周知,李天一后因***罪被判处***10年。
其二是负面情绪弥漫的家庭教育。这类的家庭成员平日里一般都少有开心,因为要面对的烦恼很多:家庭成员间吵架、殴打、仇恨、抱怨、酸葡萄心理等等。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放任自流,谈不上管教,有管教也是以粗暴的方式为主。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与社会的兼容性较差,不能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容易抱有极端思想。网上曝光的几起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从记者报道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背后家庭的因素,不可否认起到了客观作用。因此人们习惯认为,异常行为与家庭教育存在莫大关系。但是也有巴西前总统卢拉,在父亲终日酗酒,母亲独自抚养七个孩子的艰难中长大,终成为一国领袖。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除了家庭教育之外,人的一生还要接受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这些因素会使人在成年后,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的能力。所以说人生天地之间,能够阻碍自己进步的只有自己的内心,需要突破的也是自己的内心。家庭教育只能决定你的过去,故不必自我设限,恍惚了内心,模糊了前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品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品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4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