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诸葛亮的《诫子书》,揭示了怎样的育儿道理?
  2. 从心理学去思考,孩子为什么抑郁、悲观?
  3. 10岁的不爱学习的孩子怎么教育?

诸葛亮的《诫子书》,揭示了怎样的育儿道理?

诸葛亮提出君子之行应具备静的心态,俭的品行。静能修身,致远,广才,成学。俭能养德,明志。只有诫淫慢才能励精,去险躁才能治性。如不能珍惜时光,岁月与意志都将似水流逝,终将落魄,与世无济,苦守穷舍,后悔不及了。   诸葛先生为儿子定了家训,希望儿子将来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志向,有修养,有品位的正人君子。诸葛亮具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气度和人格魅力,给孩子讲述的不是如何发财致富,继承家业的方法,而是讲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奉献社会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世人。这才是诸葛亮这篇《诫子书》的亮点,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和学习的地方。

诸葛亮是一个身居要位,日理万机,忙碌的父亲。无论是从家族,还是从国家大局考虑,他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出色、成才,所以这封《诫子书》中,不但寄寓着一位深情的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期望,也是一个国家管理者对下一代的期待。

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文如下:

在这篇《诫子书》中,诸葛亮主要向儿子指出了心态与学习对成才的重要作用,特别针对早期教育父母们要注重两个“力量”。

诸葛亮将“静”作为修身的要务,可见静听心声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一个人若能静对内心,知道了自己要什么,也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踏实了奋斗的脚步。

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个君子成器的必由之路。静,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在静中学会思考,是人生的大智慧,由此作出的决定,才能促使一个人坚定地心无旁骛地沉静做事。而“俭”是广义的,除了生活上要节俭,精神上、行为上都要“俭”。大树成材,要劈去枝枝蔓蔓,才能汲取养分,茁壮成长。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克服外界种种诱惑,坚定不移地认准目标努力,才能有成功之日。

诸葛亮的《诫子书》和他的《出师表》,都是千古名篇,言简意赅透露着作者浓浓的深情。

诫子书是他留给后代劝学的书,从书里我提取了几个关键词,分享给有孩子的父母。

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修身立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才为德之辅,德为才之帅也,父母从小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这是孩子未来的立身之本。如果品德坏了,将来再高的才能也会招致杀身灭族之祸。

二,注重营造学习环境引导孩子多学习

非学为以广才。在淡泊宁静的环境里,慢慢积累才能。

在家的时候,父母有没有为孩子营造学习环境,父母有没有带头看书,为孩子做表率,大部分父母都是回到家看看电视剧,没有一点学习的氛围。

三,成功就要早立志,持之以恒。

如果不立志,成功都没有起点,不知道将来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相信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这就是出自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整篇诫子书讲的就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看得出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那种遗憾。所以诸葛亮才会用临终遗言的方式告诫儿子,修身养德。

那么诸葛瞻是谁呢?诸葛瞻就是诸葛亮死后丢失绵竹,自己也战死在邓艾刀下的那位仁兄了。其在诸葛亮死后,承袭爵位,可能因为其父诸葛亮声名在外,其本人也深受益处,虽然官居要位,但难免有点名过其实,才能并非那么出众,所以诸葛亮生前也说过"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此时,诸葛瞻八岁,这是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讲的事。其父亲对其都上有不放心,又何况现实呢?

所以这封诫子书确实表达了一种“恨”,恨铁不成钢,后继无人啊!

我们看其开篇即讲君子品行,修身养德。勤俭持家,淡泊名利。也说明当时诸葛瞻是存在浮躁的作风的,至少在年少时还是有些不足,有待改进的地方的。

其次将才学与修学之道,说明其才能尚不能与之匹配,也与诸葛亮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才告诫其要广学博才,树立远大的志向,这也可以看出一个父亲对儿子讲这话是多么大的期望和多么殷切的告诫啊!

最后告诫其要惜时,不应枉费时光,都这终将蹉跎岁月,一事无成,老年悔恨,也就是说老父亲不在了,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再不好好学习,就难以有所作为了。

这份诫子书出自艺文类聚和太平御览,虽然有一字之差,“慆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则不能励精”但意义却不甚相同,如果是前面一字还可以说起懒惰而已,年少性情所致,不足为奇。但是后面一个就严重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学坏”的兆头啊,古代的淫乐是一种纵欲行为啊,这就涉及到品质的问题了,我想诸葛亮在临死前如此重言告诫,有如此有针对性,应该是事出有因啊。

心理学去思考,孩子为什么抑郁、悲观?

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生物遗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现在社会变化快,经历的变动多,人和家庭需要适应节奏或找到自己的节奏,家庭也是一片土壤,需要给到孩子支持,否则就容易焦虑抑郁等。

10岁的不爱学习的孩子怎么教育

很多人不爱学习,包括成年人,何况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了!

我们国家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有一种习惯,叫“抓周”,人们想用这种方式,“预测”一下刚满一周岁的孩子的前途,看看将来,这孩童是吃哪一碗饭的,然后大人就朝着这个方向予以帮助和培养——大概从那时起,人们就相信,孩子的命运是与生俱来的!

尽管现在我们都不相信“命运”一说,但无论我们相信与否,我们真的看到有这样一种事实:有的孩子:天生就是会读书会学习不用家长操心一点点,而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

十岁的孩子,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好动贪玩好奇心强,不爱学习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为此着急焦虑也是正常的。我能给出来的建议只有两点∶

1、环境的熏陶、习惯的培养。有一句话说得好: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双方从不看书看报、只用电视机游戏机打发时间的孩子,跟一个家中***读书看报、用书籍故事打发时间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做父母的,首先自己得有这样的好习惯,以身作则,让孩子置身于这样的氛围,让他自己去感知,他想要的答案,在书中都能找到。我的一个同事,家里没有电视机,夫妻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看书,家中的书数千本。孩子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看的书多而且杂,知识面特广,人也是极其的,儒雅随和,气质极佳!

2、及时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十岁的孩子,无论在学习当中还是在生活当中,如果遇到问题与困难,家长要耐心帮助他去分析,引导去解决,让孩子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绝不能呵斥甚至讽刺挖苦。

除此之外,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10岁孩子不喜欢学习可以参考下以下几个方法。第一,给孩子不断设定小小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他完成。完成后一定要多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小成就,让他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对学习的快乐欲,久而久之,他会对学习慢慢产生兴趣。第二,培养孩子静下来,单位时间内安静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切记不能在学习期间出出进进,拿玩具,看手机,吃东西或者喝水等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时间就是学习,不能干其他,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家长耐心的陪护或者看管。第三,设置各种奖励,只要孩子能达到要求,就给予他小小的奖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办法也很奏效的。不妨试试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来抛砖引玉。

虽说不要给孩子[_a***_],虽说要还以童真,虽说行行出状元,但10岁的孩子不爱学习,大体是弊大于利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家长要先改变。一是改变自己的言行。在家里要营造一种崇尚学习的氛围和单纯的环境,与学习无关的一些话题如经商挣钱、江湖英雄、社会乱象等最好不去谈;家长也要捧起书本来,少看电视和手机等,言行上要给孩子一个爱学习、崇尚学习的表率。二是让孩子参加较艰辛的劳动实线,让其知道生活不易,让其知道学习与不学习对以后工种的区别,而且不要娇惯他(她),多吃点苦,苦到一定程度,很多人会想起好好读书的。

做到以上两点,再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沟通,汇报该生的情况,争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

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一样的,要引导孩子避开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家长可以多挤时间陪陪孩子,以免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的东西。

😎 看到孩子小小的年龄就不爱学习,做父母的肯定焦急万分,我不知道你的孩子的具体情况,有几点值得你们特别注意,比如,你和爱人是否为孩子创造出应有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具体地说,孩子有无学习的比较固定的地方或角落、桌子、椅子书柜或书立,孩子学习时是否肃静,你和爱人是否也爱好学习,你们是否经常领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借阅书籍,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此外,还有一个简单办法,告诉孩子,把成绩提高到某一可能达到的分数段,爸妈领你出去玩,当然不是去商场或超市,而是图书馆,体育馆等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地方,如此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父母说话要说到做到,不能食言。此外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等到老师开家长会时才开始又气又急,或打骂孩子,这都是错误的做法。尤其要正确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基本人格,不要以为孩子受你供养,就可以随意打骂。还要经常与老师和其他家长取得经常性的联系,学会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与经验。总而言之,作为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认真对待,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孩子的学习兴趣肯定会逐渐增强,成绩成绩也会同步上升。但切忌临渴掘井,操之过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读书分享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