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思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的思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 思维定势可能会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因而造成物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地解决。如中学生会将过去解题的成功经验错误地用于貌似旧问题的新问题,一些杂志上所谓的“上当题”多是属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上当。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监控的作用。只有具备创造性人格,个体才能不为各种环境因素所限制,坚持进行自己的创造性活动。
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个体,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会随时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创造成就。
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使创造教育得到全面的开展。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系统化,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流程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动。
心理学上分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2岁:具体运算阶段; 12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上的分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思维准备阶段(2--7岁) 3、思维阶段(7--11岁) 4、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的思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思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