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各个朝代对儿童的教育机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各个朝代对儿童的教育机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2000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的地方。简称私塾学。扩展资料塾是私学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社会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学董因为土地被充公而丧失了聘请塾师的能力。同时,随着对塾师的思想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塾师感到不再适合设馆谋生,便另图他业。
新中国成立后,私塾逐渐消失。
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2000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的地方。简称私塾学。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您好,谈到古代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觉得《孔融让梨》算是很好的一个,现在把我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什么是教育意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凸显了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故事具有完善道德人格、激发精神动力、引导人生规范行为的德育价值,这样的故事才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孔融让梨》典故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流传很广,说的是孔融4岁那年的事,他跟哥哥一块吃梨,自己总是拿小的吃,把大的让给哥哥弟弟们。故事很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发人深省。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各个朝代对儿童的教育机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各个朝代对儿童的教育机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