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就是留守儿童,从小就跟我爸妈分开了,他们基本一年回来一次,每次过完年要出去上班时,真的是哭的撕心裂肺的,对我整个孩童时期的影响特别大,在此借助这个平台,真心的呼吁各位家长朋友们,请不要让你们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真的特别可怜,还会有很多性格上的缺陷,如果你真的感觉压力大,或者养不起孩子,那就请你们不要把他生出来,他没有必要去经历这些,更没有必要来为你的种种来买单。我是长大后才感觉我跟我爷爷奶奶亲,虽然那时候生活比较艰辛,但是最起码衣服是爷爷奶奶在洗,每天早上的饭菜是他们在做,对我有养育之恩,我感恩他们!
主要看这几个人有没有给他足够的爱,我觉得和留守不留手没有关系!有的孩子和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多关系不也一样不好吗?所以和留守不留守没有关系!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父母远在他乡打工,这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父母陪着,肯定心理不是滋味甚至往往会哭出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肯定和他们关系更近些,反而对爸爸妈妈有陌生感。但是长时间长出下来,关系会变近的。其实这种成长中缺少父母陪伴,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往往会有更多的自卑或者阴郁成分。
作为一名90后宝妈,曾经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现在就我自身的经验来分享一下,留守儿童对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陪伴着长大的亲人是怎样的感情?虽然我不能够代表全部的留守儿童,但应该也能够代表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心声吧。
我是从出生后不久到8周岁以前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8周岁以后才开始回到家里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并且初中差不多就开始住校了,因此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时间其实也没有几年,后来高中、大学以后更是很少跟家人团聚了。
那么,对我来说,我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我跟谁的感情最深呢?在我心里的排序是奶奶第一位、其次是爷爷、最后是爸爸和妈妈。这是真实的感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并且可以说这个排序一辈子都不会改变。虽然回家以后,我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我更爱爷爷奶奶,他们在我心里一直是第一位的。
如果爸爸妈妈跟爷爷奶奶有矛盾,有冲突,不管是谁的对错,首先我都会不顾一切保护我的爷爷奶奶,虽然他们可能也没有那么爱我,但是至少他们也没有亏待我,一直都在照顾我,陪我长大。我个人认为,养恩比生恩更大,虽然爸爸妈妈生了我,但是没有让我在他们身边长大,没有陪伴我走过童年,没有给我应有的父爱和母爱,幼时的我,不懂那么多生活的无奈,小小的心还是对父母有所埋怨的。直到后来长大了,结婚生子以后,慢慢的开始释怀,理解了父母的无奈和现实的残忍,慢慢的放下了心里的怨恨,跟父母的关系直到这时才渐渐缓和。
因为幼时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我是一个内心特别缺乏安全感,缺乏爱的女孩子,自卑而敏感,这是留守儿童一辈子也难克服的心理阴影。
因为从出生起就没有跟父母亲近过,回到父母身边以后,直到现在也不曾跟父母撒过娇,做不出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爱意的亲密举动。跟父母的心与心之间,好像永远隔着什么,看不到却跨不过,没有办法做到彻底的交心和信任…
难过时,孤独时,受伤时,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想起父母~没有办法像别的孩子一样,做个依赖父母,喜欢腻歪在父母身边的小棉袄…
我儿子就是留守儿童,我几乎没怎么带过他,他才两个月的时候我就迫于生计出去打工赚钱了。虽然我经常会打电话或者发视频,但儿子对我仿佛很陌生,从来不主动亲近我,有时候连妈妈都懒得叫。他特别黏自己的奶奶,每天晚上要摸着奶奶的头发睡觉才有安全感。儿子现在五六岁了,他总说他是爷爷奶奶生的,妹妹才是爸爸妈妈生的,很显然在他眼里奶奶扮演着妈妈的角色。我想把儿子接到身边,他怎么都不愿跟我走,说爷爷奶奶在哪他就在哪,挺让我心酸的。我决定明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公婆和儿子一起接到身边来,好好弥补儿子缺失的母爱。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可能是开心、快乐,也有可能是伤心、沮丧......在我们小时候,可能会无压力的去释放我们的情绪,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我们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想让别人看穿自己,也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很多人为了控制情绪而消耗了大量心神,而且要求孩子步其后尘:“不要让别人看见你哭!”“女孩子不应该这样大喊大叫!”“男孩子不要哭哭啼啼!”然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控制,情绪都有一股向外释放的冲动。如果不能自由地表达情绪,那么孩子会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或者通过其他形式间接发泄出来。
从大脑的结构来看,可以把大脑简单分为:生存脑(脑干),情绪脑(边缘系统),思考脑(额叶)。其中,情绪脑就是掌管人类喜怒哀乐的大脑功能区。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杏仁核、下丘脑等。杏仁核负责评估***的情绪价值。下丘脑负责调解如何应对各种情绪。如果你因兴奋或者恐惧而心跳加速,这就是下丘脑在行使它的职能。海马负责将你的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并帮助你提取以往的记忆。你的记忆会告诉你怎么应对周围的世界变化,包括面对各种外部***时的情绪反应。
一、对身体的危害
当愤怒、悲伤、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难以宣泄时,他们就会引起疾病。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情绪有关。90%以上的人都会遭受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他们都能未卜先知。当我们焦虑不安时,就会胃疼或是腹泻。并且,情绪过分压抑的人,更容易患癌。
二、对心理的危害
在生活中,我们现在压抑情绪,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可以表达。比如说,有的孩子再被别人抢走玩具后,她会觉得委屈难过,但此时,却想起爸爸妈妈说:“你要懂事,要让着别人”,于是,她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是不应该表达出这样的情绪的。一而再再而三压抑负面情绪,并且认定他们不该出现时,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而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不在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开始压抑最真实的自己,我们越来越容易产生无力感。其实所有的情绪都有意义,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它们。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只有先接纳情绪,才能正确的宣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后,家长可以描述看到的事情,说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让他感觉被理解,然后再和他决定发泄情绪的方法,可以是:画出来、说出来、写出来、一起出去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