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0岁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0岁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3.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4. 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
①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
②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设的命题,可以对***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设一演绎推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0岁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0岁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