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阶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阶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利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开始了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身体发育。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社会交往。个性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不要看他们还小,但是小心思可多着呢,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让孩子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养成。
根据这一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家庭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幼儿园对家长所作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继续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帮助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在两三岁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转变,一般会遗留两岁前的心理特点痕迹,也会融入新的心理特点,比如新鲜事物的感官***。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二、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1、注意力: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2、记忆力(记忆力水平的发展)无意识记忆——有目的记忆——机械性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 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方法记忆 3、思维方式不同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主要是根据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进行区分,一般可以将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为婴幼儿阶段、分离阶段和个体化阶段,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养成自主独立性格。前后两个阶段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限。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可以构成独立的科学研究对象,如婴儿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童年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早期心理学等。参见“儿童发展心理学”。
五个阶段:
1、五四运动前,儿童是“工具”,是个人财产,体现的是“家庭本位”儿童观。
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西方文化思想为我国儿童观带来了新思潮,迎来了“儿童本位”儿童观。
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儿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社会本位”儿童观出现。
4、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儿童再次被发现,“儿童本位”儿童观得以重生。
5、进入21世纪至今,时代进步促使我们不断追寻“儿童本位”儿童观的现代化内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 是皮亚杰的智力[_a***_]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阶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阶段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