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拖延症儿童心理学-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研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拖延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女儿的拖延症受谁影响?
  2. 从心理学角度看,拖延症的形成和某一种婴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吗?

女儿的拖延症受谁影响

女儿的拖延症可能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拖延行为有很大影响。如果家长本身的拖延行为较为严重,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家庭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态度的传递也有关键作用。

拖延症儿童心理学-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父母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拖延。例如,过度溺爱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不愿主动承担责任;过于严厉的家长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拖延。

3. 同伴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同伴的互动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同伴中有人拖延,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模仿这种行为。

4. 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拖延。课程安排过紧、作业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从而产生拖延现象

拖延症儿童心理学-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 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孩子的拖延行为也有影响。例如,当下社会对手机、网络游戏的沉迷,可能导致孩子拖延学习。

6. 个人性格:孩子的个性特点也会影响拖延行为。一些孩子可能天生较为散漫、缺乏时间观念,容易陷入拖延。

要解决孩子的拖延症,家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拖延症儿童心理学-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角度看,拖延症的形成和某一种婴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吗?

首先声明,我并非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不过从我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亲身经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婴幼儿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才会导致其成人后的拖延吧!

每个人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那么人的劣根性就隐藏在个人的身体内或影或显。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没有给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譬如做点事情拖拖拉拉推三阻四的。那么一旦成人后时间越久这个拖拉的习惯就变成个人的性格了。还有一点就是不管孩子的大小事务,父母长辈都一手包办,这样也很不利于他个人习惯的形成,也会容易给TA成长独立后的自我造成拖延症的习惯。

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最为关键,自己带好头做事有计划目标的去执行,孩子自然有样学样。然后还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告诉孩子正确地掌握时间观念,合理的***加上有目标的去执行完成任务。这样才不至于养成拖延症的习惯。

拖延症的形成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婴幼儿时期有一位性子急并爱催促的看护者。

孩子有着自己的内在节奏,心理和身体发育的不成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行动力都很慢,而这都需要被尊重和理解。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和成熟,他们才慢慢能赶上成人的节奏。


当孩子的看护者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尊重孩子的节奏,总是催促孩子时,孩子会在内在发展这条路上走上歧路,用磨蹭、拖延等办法来对抗看护者,而这都是无意识中发展出来的。

人的成长都有其内在动力,人天然会在环境中不断习得适应环境的能力的。而外力的强迫可能能达到暂时的效果,但是会让人第一时间生出反抗的本能,而对于弱小者,不能与强者抗衡,就只能用隐性的方式表示***。对催促者,孩子表现出拖延、磨蹭等症状。

时间久了,就内化成一个人的人格模式,即使脱离催促者,他们做事都会有拖延的意向。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改正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拖延症患者大多具有完美主义人格,患者之所以拖延,主要是对那些创造性强的工作有个完美的追求,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那个高度,所以就一直拖着。

形成拖延症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时期养育者对孩子的差错严苛指责和对成功过度表扬造成的。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做事不敢出错进而事事追求完美,如果不能做到完美就会拖着不做。幼时的孩子做的某些事比较简单,但随着年龄增大,一些创造性强的事情难度比较大,做到完美会越来越困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状态,内心又有想达到完美的期待,于是就拖延不做,时间久了就形成拖延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拖延症儿童心理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