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论述探望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探望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什么意思?
  2. 一岁孩子妈妈不在身边好吗?
  3. 十年前离婚,孩子父亲没有给过一分钱抚养费,现在奶奶想看孩子,该怎么办?

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什么意思?

男女双方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有权探视孩子,另一方配合协助的义务。但是如果探望孩子的一方,探望孩子过程中或者如果探望孩子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可以主张不准探望。

因素消除后,应当恢复探望。

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论述探望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应当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存在不利影响的表现

例如:探视一方***、酗酒、有暴力倾向都属于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一岁孩子妈妈不在身边好吗?

如果有条件,当然是让孩子在自己身边更好一些,但是如果是因为工作需要,顾及不到那么多。

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论述探望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多抽时间回去看看孩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不要过于担心这些事情,因为如果孩子是老人帮着看,他们会比咱们更疼爱孩子

如果家长想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最好是将孩子留在身边:

一是安全感的建立

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婴幼儿早期(1-3岁)的安全感的建立依赖于与妈妈的亲密关系质量,婴幼儿只有在父母这块安全基地,才能有效的探索其周围环境,才会产生对外界的信任。如果过早与妈妈分离会影响其安全感的良好发展,还会在后期的成长中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常见的结果为难以与人建立信任关系。

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论述探望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榜样学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尤其是头三年,会形成行为习惯的初模,也就是老话说的:“三岁看老”。

这些年,见过太多长大后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出现各种发展中的问题来找我做咨询,他们有一个共同称呼叫“留守儿童”。

他们很疑惑,为什么小时候都好好的,回到父母身边就成了“问题少年”了。

然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他们只是没有成长为父母的期待,他们也没有环境成长为父母期待的那样。因为很小的时候,父母切断了这样的环境,切断了向父母模仿学习的机会。

当然,我遇到的哪些例子是概率***,只能代表部分孩子,也不排除发展得好的例子。比如有些老人或亲戚可能比父母更会照顾宝宝,更会教育孩子。那真是非常***的事。

话又说回来,孩子留不留在父母身边,还要看父母看重的点是什么,并有勇气承担由此次选择带来的后果。


十年前离婚,孩子父亲没有给过一分钱抚养费,现在奶奶想看孩子,该怎么办?

我觉得你何种态度,取决于你何种目的

对于你来说,离婚后独立扶养孩子,是一个让人尊敬的母亲,也是一个有高尚人格的母亲,同时能独立扶养孩子也说明你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当然离婚后扶养孩子,你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健康也包含她的心理健康,在离婚成为社会不可避免的话题的时候,如何能让你的孩子能正确的面对这个现象,而不是在这种离婚***中,受伤害最深的那一个。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前夫孩子的爸爸,应该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同时也对亲情看的相对较淡,甚至作为一个父亲都没有基本的心智和能力,但既然这些都不能更改,那又何必让他的行为伤害下一代呢?

所以我建议你,若你的经济有些紧张,你可以向你的前夫要求他履行一个父亲应该尽的义务,协商或者走司法程序都可以,具体看他的态度。

但为了孩子的着想,尤其是心智方面的健康,不妨大度点让她见见,当然这方面你需要和你的孩子沟通一下,毕竟奶奶也是有亲情在里边的,这也是孩子应该享受的亲情待遇之一,我想你的大度能让你的孩子更具格局,心胸会更加宽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探望权 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