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分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的分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动机-分化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利铂、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建立的理论,该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1.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
2.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3.情绪系统的功能: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核心的作用。
加拿大心理学家K.M.布里奇斯1930~1936年间提出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她认为婴儿从出生到3个月之间,一种原始情绪分化为痛苦和欢乐两种情绪反应; 在1岁之内痛苦又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惧怕;快乐又分化为高兴、亲爱和欢乐;到2岁左右,儿童已显示出大部分成人的复杂情绪。中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观察了500名婴儿后认为,新生儿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反应;到3个月末有欲求、喜悦、厌恶、忿急、惊骇、烦闷6种情绪反应相继发生;到2岁时,已有亲爱、尊敬、同情、好奇、羡慕、惭愧、失望、厌恶、愤怒、恐惧等20多种情绪反应。
桑代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他还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他还提出了联接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学习理论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学习过程,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哭
哭是儿童最普遍、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并且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 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新生儿的哭主要是生理性的,幼儿的哭,已主要表现为社会 性情绪了.
2、笑
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儿童的笑,比哭发生得晚.从婴儿笑的发生看,可分为:自发性和诱发性的笑;不出声和出声的笑;无差别和有差别的笑等.
3、恐惧
恐惧的分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儿童的原始情绪分为怕、怒、爱三类。而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情绪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若干种,1岁以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哭、笑、恐惧、依恋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是其高级情感。
联结主义
桑代克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出生于美国麻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桑代克提出了包括联系律和效果律等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了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派。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扩展资料:
桑代克在1903年写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了,因此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还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之一,提出了试误说。该理论也被称为联结说或者联结-试误说。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就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获得的。他的理论是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但时该理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缺陷。
但是桑代克基于自己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三大规律,这三大规律在我们现在教学上仍在应用。
桑代克提出的三大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的分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分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