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简述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2. 发展心理学中道德认知的概念?

简述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五个因素:心理学家研究儿童道德行为, 发现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五项:

1智力:智力与儿童之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儿童心理学家柯尔柏认为,较为成熟的道德判断,需要成熟的抽象推理能力作为基础,抽象的运思能力是高尚的“泛人类***道德”之主要条件。研究发现,十六至十八岁的中国青年,其道德判断与认知发展间的关系是55%。另一研究亦显示,智力较高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亦较高,而诚实行为与智力间的相关亦在39%左右,均显示出密切的相关。

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性别:关于男女在道德发展上有无性别差异的问题,学者们之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些外国的研究显示出男学生之道德判断较女学生为高。而一些关于中国儿童的研究,则显示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存在。

3亲子关系: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中开始,父母平时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咎感态度,以及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环境。诱导型纪律方式强调说理,促使儿童了解其本身行为对于自己或他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自我反省,加强罪咎感之情绪制裁力量;而权威型的纪律方式,注重硬性规范与强制执行,强调严厉惩罚与威胁,因此儿童因惧怕而服从,而非真正洞察行为之过错,结果反而削弱了罪咎感的制裁力量,此外,父母约束方式不一致,则有减弱儿童抗拒诱惑力量的倾向。

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友伴关系:为了发展道德良知与遵从社会规范,儿童的社会经验亦甚为重要,其中尤以友伴关系为甚,它能使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平等互惠之取予关系,在友伴参与的活动中,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有两方面对于儿童道德发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儿童友伴共同制定游戏规则,这种新的经验,使儿童了解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在特殊的需要与协议下是可以更改的,另一方面由友伴交往之经验中,使儿童逐渐了解每个人均有不同的意见,彼此之互相影响,因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改变,对规则产生新的认识,并增进了解他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均为成熟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此外,与友伴交往儿童亦能逐渐修正其自我中心

发展心理学中道德认知的概念?

道德认知,一译“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 规范的认识。

品德心理结构的 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产生及道德观念的形成等。其中,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主要标志。它是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训练和社会影响。

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不断掌握道德概念、逐渐提高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而形成、发展和加深的。

其形成使得人们在品德发展过程中能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不但懂得应该怎样做,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提高品德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起着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

术语定义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儿童道德发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