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儿童心理学的重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学儿童心理学的重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幼儿期发展阶段分为出生至2岁、2岁至6岁两个阶段,认知、语言、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2. 幼儿期的关键成就包括自我概念的建立、情感能力的发展、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等。
3. 幼儿期各种心理问题可能对成长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如早期饮食问题、睡眠问题、亲子关系不和、焦虑等。
4. 幼儿期的教育需要倡导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游戏、手工等多元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学习兴趣、独立性等。
儿童心理学顾名思义,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
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扩展资料:
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的态度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儿童心理学理论”,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另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皮亚杰,瑞士的著名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考察重点内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建构主义发展观;二是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国外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阶段最应重点培养的五种品质为:
1.自信心:只有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时,他才可能有能力战胜困难。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对成功抱有信心。
2.热情:对多数儿童来说,热情是生而就有的,但却容易被失败所伤。因此,父母和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热情,不要随意伤害。
3.同情心:多数儿童对别人所遭受的痛苦抱有天生的同情心,如果家庭成员经常关心他人,会使孩子发展起同情和帮助别人的爱心。
4.灵活性:无论是当今社会还是未来社会,灵活的应变能力都是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品质。培养孩子灵活性的最好方法是尽早用爱心和情感对待孩子,使他们能早日成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_a***_]童心理学的重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儿童心理学的重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