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家庭教育的儿童观是指-家庭教育儿童观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儿童观是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儿童观是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儿童观?
  2. 儿童观有哪些?
  3. 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涉及儿童的特性、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儿童观。

家庭教育的儿童观是指-家庭教育儿童观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传统社会中,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只有对长辈的依附关系。

在古巴比伦时代、古希腊时代和古罗马时代,儿童被看作是上帝的仆役,在家庭和社会中没有独立的地位,甚至还处于受迫害的地位。

儿童观有哪些?

所谓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认识、看法和观点。主要包括俩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古今中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儿童观也是不同的。常见的儿童观有以下几种:

家庭教育的儿童观是指-家庭教育儿童观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社会本位的儿童观是指仅以社会(或者国家群体)的利益为标准看待儿童的地位和价值的观点:把儿童看做是国和家的财富,家族延续和传承的工具,未来的劳动者和兵源。也就是说,社会本位的儿童观仅仅把儿童看做国家的附属品,其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儿童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的,不能享受任何权利,甚至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1、对儿童的了解和认识是儿童教育的前提。从广义上来讲,儿童教育不仅包括机构化的教育(主要为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其它非机构化的幼儿教育,比如,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儿童观是指-家庭教育儿童观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和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是占主导地位的人们所持有的儿童观。

3、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学术界人士所持有的儿童观;而大众识形态的儿童观则是普通大众对儿童的看法。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理解的关系。

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五个阶段:

1、五四运动前,儿童是“工具”,是个人财产,体现的是“家庭本位”儿童观。

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西方文化思想为我国儿童观带来了新思潮,迎来了“儿童本位”儿童观。

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儿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社会本位”儿童观出现。

4、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儿童再次被发现,“儿童本位”儿童观得以重生。

5、进入21世纪至今,时代进步促使我们不断追寻“儿童本位”儿童观的现代化内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 是皮亚杰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的儿童观是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的儿童观是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