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自闭症儿童家教育问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pep儿童发展对应年龄?
  2. 填写调查问卷,能诊断自闭症吗?
  3. 医院给孩子测试的自闭症程度就一定准确吗?怎么判断?

pep儿童发展对应年龄

PEP-3适合于生理年龄介于2 -7 岁半 ,或发育年龄小于7岁半的 12 岁以下的ASD儿童 。分为两个评估包-客观评估包(现场测试)和照顾者报告包(家长问卷)。

PEP-R适用6月~12岁儿童,PEP-3适用2岁~7岁6个月儿童,或发育年龄小于7岁半的 12 岁以下的ASD儿童 。

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PEP是美国北卡大学艾瑞克·修普勒(Eric Schopler)教授等人主持的——自闭症及相关沟通障碍儿童治疗与教育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项目中研发的评估工具 ,于1***9 年发表,1990年发布PEP -R(修订版),2005年发布PEP-3版。不同版本的PEP适用年龄随着评估条目模块的调整和常模的更新而有所差异。

填写调查问卷,能诊断自闭症吗?

您好,***如身边真的有人,觉得有人情绪行为不对劲儿。我建议不要在网络上,对号入座,填写什么问卷。应该直接到相关的三甲医院,权威医院,求助专科医生,才是科学,严谨,负责任方法。这样,不会耽误病情,更不会没事自己给自己添心病!

如果填写调查问卷都管用,都能正确判断疾病。还要那么多专业的优秀的医生干嘛?!大家还五年八年的在医科大学学习什么啊,您说对吧。

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回答您可能不爱听。不过希望能帮助到您。

谢邀,回答一下。

自闭症,全称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全方位的发育迟缓。目前的科学无法找到其“致病”原因,它的表现涵盖面太广,从能力和行为表现上千差万别,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是不同的。

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种种原因造成不得不承认现代医学对自闭症的诊断仍处于“史前阶段”,需要对照行为量表来进行主观判断,这事儿说“专业”很专业,说“轻易”又很轻易,一个专业人士可以很轻松的通过“标准量表”和孩子的几个行为诊断“自闭症”,其实这样是违背“人”的个体发展的,必须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

现在这些标准行为量表网上都随处可见,但人们对自闭症的认知却全是想当然,就可想而知通过这种方式诊断孩子自闭症对孩子自身是多么不公平,甚至是不负责任。当人的主观意识为判断依据时,就会出现很多未知因素,很难保持绝对的客观,所以现在即便是面诊误诊也是司空见惯,即便是诊断者再权威也不该独揽这个关乎于孩子未来的“生杀大权”。

所以现在自闭症就被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发育落后的孩子被归于自闭症,越来越多的家庭陷于这个可怕的坑里,焦虑痛苦挣扎,孩子却是最直接受害者。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无解的困境,而无人考虑是为什么,只会把锅甩给当妈的孕期状态,甩给环境,甩给饮食,甩给污染,甩给疫苗……

其实人的意识才是导致自闭症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现在对自闭症的主流认知就是需要抢救性治疗,需要强行干预,而几乎完全不考虑每个人的独特性,违背孩子天性和更多坑孩子的治疗方案大行其道,而确诊的年龄越来越小,家长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态造成没有分辨能力,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从目前这种状况来说早确诊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代表会对孩子有更大的帮助,而只有改变对自闭症对孩子的认识才能切实地接纳孩子的一切,接纳以后才能谈改变。

关于自闭症从诊断到干预到社会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有缺失,甚至是陷阱重重,如果清楚这些那么题主的问题就有答案了吧?

一个调查问卷就可以确诊的“自闭症”,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只能仅供参考!

我觉得是可以的。通过问卷调查,能够很客观的分析患者是否确诊为自闭症?上面的数据依据,都能够准确的给医生一个参考值,然后,针对数据分析报告等参考价值从而给患者准确的诊断方子。

当然,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找对医生。正所谓"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因为找对的医生医治那叫"省钱",反之就是"烧钱"!赞同吗?

目前仅有医院能够诊断是否为自闭症。医院和机构都会结合调查问卷,作为***手段。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去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医院由于就诊时间相对较短,则很多都会对家长进行询问。


如果您是在网上填写的调查问卷,那么仅能作为参考和警示,请您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断。

如果您是在正规医院填写了调查问卷,但是对结果心存怀疑。那么您可以通过3个方式解决:

1.主动询问诊断医生

在医院问诊时,及时表达疑惑,主动询问,与医生进行沟通。确实存在一些医院问诊较快或者医生极少解释的情况,这是由于医生已经诊断过许多孩子,所以对于一些行为表现比较聊熟于心,而对家长而言,很多都是第一次,这时候家长应主动询问。

2.进行2-3次诊断

如果孩子当天状态不好,或者家长对于医生问诊经过不满意,可以去其他医院再次进行诊断。最好选择在自闭症方面比较专业的三甲医院。注意,如果3次或以上都被确诊为自闭症,那么家长要积极调整心态,抓紧时间做康复训练,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一次又一次的诊断上了。

医院给孩子测试的自闭症程度就一定准确吗?怎么判断?

目前关于自闭症的评估都是主要都是通过家长问卷以及孩子的行为评估来确定的,因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我觉得大可不必去纠结孩子自闭症的程度。只要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那么就一定要***取相应的措施。千万不要在纠结中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从而错过了孩子的黄金干预期。

当孩子被确定为自闭症的那一刻,相信家长们一定会觉得非常的痛心,但是悲痛之后我希望家长们能够振作起来,能够积极的去***取措施去应对。科学的干预训练能够很大程度的减轻孩子的自闭症程度,提升自闭症孩子回归主流的能力。

因此我希望家长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给孩子做干预训练上,而不是纠结于孩子到底是什么程度的?如今针对自闭症的干预方法,市面上鱼龙混杂,家长们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分辨哪一些方法是真正对自己孩子有用的,而哪一些是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而刻意包装的。

0到6岁是自闭症孩子干预的黄金期,如果因为走了弯路,而耽误了孩子训练的最佳时机,那么将来后悔也就晚了。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挑选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考虑机构的软硬件设施,你要考虑机构其他家长的口碑。家长们的经验都是非常足的,一定要多向他们取经,这样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也就为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干预时间。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这个问题问的是“一定准确吗”?考虑到“凡事无绝对”,所以不能说“一定准确”,误诊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概率相当小。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基本概念,医院的检查,大概可分为筛查和诊断两部分。

筛查主要针对的是两周岁以前的孩子。

诊断一般针对三周岁以后的孩子。

两周到三周岁之间,要结合孩子的状况来做出判断。

但一般而言,只要未满三周岁,医生都会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结果加“倾向,疑似,待排”等前后缀词语。

而且[_a***_]干预一段时间后(一般是半年)要求复诊。

话说回来,三周岁后的诊断虽然准确性更高,但仍不可说“一定”。

对于家长而言,其实不必过多纠结于诊断写的是“自闭症”还是“发育迟缓”。只要认识到孩子发育出现异常,便应及时求助专业医生和教师。毕竟孩子成长关键期,迅速而易变。“一旦错过就不再”。

当然这不是说就不用搞清楚结果,因为明了了结果,对于教育过程“因材施教”,有针对性,也是有帮助的。这点,更应该是诊断的价值。


你好,我是一名特教老师,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帮助到你。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5)中明确阐述:自闭症已经放弃了谱系中的所有分类,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等标准,另外,阿斯伯格综合征也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标准和范畴了,因为它们的分类边界已经却来越模糊了,比如说高功能和阿斯伯格,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所以,轻度的诊断也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比如说,当我们得知自己的孩子是中、重度自闭症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关于孩子能力的局限性和碎片式看法,对孩子的整体功能就忽视了;即使孩子被诊断为轻度自闭症,父母也可以指出孩子身上的严重的障碍疾病和特征;所以,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早期,尽量不要使用这种级别式的划分,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

很多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是中度或者中度,那么,孩子就不能抱有太高的希望和期待;孩子是轻度自闭症,那么,孩子的各方面会发展变化的很好,也不需要太多的支持!久而久之,孩子的干预就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了。

如果医院真的说轻度,那也是孩子的某一方面表现的接近普通孩子,比如分为语言障碍,情感交流,互动,行为等各方面,要综合的来考量。

大家有什么疑问,请在留言区里面评论,有时间的话我会一一回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