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学前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思维导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幼儿的三种基本形式的思维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2. 什么是认知主义?

幼儿的三种基本形式的思维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尚未掌握语言学习限于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感官知觉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学前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思维导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逐渐形成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出现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包括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学前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思维导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阶段幼儿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自我中心。儿童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2)不可逆性。此阶段幼儿思维是单向思维,例如,问一个幼儿你有哥哥吗?她说有的,问你的哥哥有妹妹吗?她便不知道了。

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学前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思维导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不守恒。认为当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发生变化,它的量会改变。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4)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灵魂的。例如幼儿觉得踩到小草,小草会疼的。

什么是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以“有机体内部状态”——意识为中介环节,受意识支配的,他们以S-O-R这一公式代替S-R这个公式(O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在于形成***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依靠主观的构造作用,形成“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不是机械地接受***,而是主动对相关***进行解释。

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派学者认为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 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对于一般人而言,结构主义(structurali***)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在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列维-斯特劳斯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都体现为普遍法则的作用,而此种普遍法则是可以控制思维活动的。

认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思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