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医生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女孩子学心理学怎么样?
  2. 从人格的角度出发你如何理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心理?

孩子心理学怎么样?

学习心理学,和性别关系,男女都一样,只要你喜欢可以选择

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多数综合性大学都是在20几年前开设心理学专业

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专业目前处于朝阳期。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精神压力加大,就需要精神缓解和疏导,需要心理学人才。

怎么不可以啊?当然可以了。我就是一个学心理的女生 。其实学心理的女生是比男生多的。但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心理并不是说 能够看出来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过程是很枯燥的,还有有一门学科是统计,反正我觉得很难。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本科生出来可不是那么好找工作的,一般要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话,最起码的是要考研,本科阶段只能学到一点皮毛。

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也喜欢心理学,只在课本上了解一些。因为从事的工作与沟通交流有关,加上本人爱好,所以会买一些心理学书籍看看。

当爱好,或者提升沟通,缓解压力,我觉得完全没问题。

但是作为职业,我希望你能认真的去了解这个学科,并不是按部就班完成学业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至于具体需要怎么做,我就不清楚了。目前我学心理只是为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以及开导他人。

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论男女,学心理学都是一件好事,不管要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职业,都可以去学一下心理学,对自己成长生活会很有帮助。我是不以心理咨询为职业的女人,学了5年心理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习心理学,提升自己,帮助他人,不亦乐乎!

人格的角度出发你如何理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心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似乎有点夸张,甚至唯心。但是,有道是“习惯决定人生”。或许,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慢慢形成了你的习惯。而这习惯很难改变,会跟随你一辈子。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全方位、多功能教育,人与人的广泛接触、信息技术保障下的深入交流,很容易影响个人,改变一个人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类的话,大可不必当真。

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个性的初步形成就是从幼儿时期(3~6、7岁)开始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显示出明显的气质特征。到幼儿期孩子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不同表现更加明显。有的敏感,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有的积极,有的消极被动;

2、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3、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在感知能力、记忆注意力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开始凸显;

4、初步形成了对己、对人、对事物的一些比较稳定的态度。

首先,我要说明,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有基因,大脑结构以及后天教育环境等,多重影响,但其实这里边最核心的是先天的因素。后天的影响是强化或者弱化先天带来的特质。举个例子:

英国有一对同卵双胞胎,他们有几乎相同的基因(细胞核的基因完全相同,细胞质里的基因可能会有微小差别)。如果按照基因决定论,他们应该有非常接近的性格,但是观察发现,这对双胞胎的性格截然相反:哥哥性格开朗,喜欢冒险***,最喜欢火箭坦克这样的玩具;弟弟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大多数时间坐在角落里看书。这究竟是为什么?

研究发现,哥哥和弟弟的大脑结构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脸型也是不一样的,相比于弟弟,哥哥的下颚更宽,更彰显男性特质,这表明这对双胞胎身体发育所分泌的激素也存在差别。

也因为如此,他们的父母在与这对双胞胎交流的时候,也存在微妙的差异。[_a***_]对弟弟更加温柔,对哥哥更加强硬,这也间接强化了弟弟的“柔弱”个性,同时强化了哥哥的“强悍”个性。

所以人格是先天带来的,后天会不断强化或者弱化你的人格特质。

另一方面,从大五人格的角度,人格分成五个纬度,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

1.怡人性(随和性,同情心,助人)

2.稳定性(情绪容易稳定或者不容易稳定)

3.开放性(保守派还是思维跳跃,灵活创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医生谈儿童心理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