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怎样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
  2.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怎样的过程?
  3.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所需?

怎样分析别人心理活动

学了咨询,会从专业角度理解人。但是,不提倡野蛮分析,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那只是***设,推辞,是与不是要与对方核实。但是显然,你是想洞察人心。那还不如看看历史上一些人曾经总结经验。比如曾国藩《冰鉴》可能比学心理会让你感觉更受益。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怎样的过程?

您好,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很高兴为您解答。

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的身心发展其实分为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对于身体发展我们一般根据妇幼对于孩子的数据测量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哪里的缺失。

但是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一般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他处于对“我”的一个认知理解阶段,往往刚会说话的孩子都常说:我要什么什么,我想干什么什么。

在2到3岁孩子会被周围实物所吸引,渐渐愿意融入周围事物的变化,这样变处于一个模仿认知阶段。这时期也是家庭教育一个重要时期。

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6岁在幼儿园是孩子初步融入社会圈的一个阶段孩子会从模仿向合作发展。而且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具像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帮助,平时您也可以看看皮亚杰书籍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心理发展阶段。婴儿期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6、7岁,学龄期6、7岁到11、12岁。少年期12到14岁。

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在上述各个阶段的这个心理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它的发展的速度和变化过程也比较恒定。但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僵化的过程,是一种可变的过程,发展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群体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另外的居住环境,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也容易使儿童群体或者是个体的心理发展要有所不同。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从低级向高级不断重新组织而形成的各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全过程的组成部分。阶段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格塞尔强调遗传在儿童行为发展方面的决定作用,认为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内在的发展倾向,而不是学习和经验。皮亚杰把发展看成是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建构性地相互作用过程,儿童的发展阶段与儿童的认知行为方式表现为四个阶段,前运算阶段。

艾瑞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婴儿期:这一阶段会产生信任感或不信任感,如果信任感居多就成功的解决了发展危机!

幼儿期:主要任务是独立自主;

儿童期:自主性与愧疚感;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

作为家长,幼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报以如何的理解?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虽然孩子的表现在别人眼里已经非常好了,可是他们依然不满意,认为孩子做得还是不够好。殊不知,父母一味地吹毛求疵,很容易让“家”和“父母”失去原本的味道,使孩子产生畏惧,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差错或做出不尽如人意的事都很正常。况且孩子的成长本来就不可能一步到位,事事完美,他们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改正,从而变得更好。明智的父母一定要记住:他还是个孩子,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幼儿在成长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应该报以何种介入态度?

1.在教养过程中***用开放的态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自主性,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读物、游戏,形成健康稳定的内心品质,让每个孩子都能不拘泥于性别框定,自由选择喜欢生活方式和表达自我

2.男孩女孩除了他们的外表特征外,他们的性别差异,其实是很小的,这里指的主要是认知还有心理方面的发展。比如在给小女孩选择读物、玩具和游戏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刻意去在意,这个东西是否适合女孩玩,更多的是去遵循孩子的需要。比如说孩子喜欢恐龙,那她的读物、玩具甚至衣服,都会选择与恐龙有关的,如果她最近喜欢芭蕾舞,觉得芭蕾舞非常美,那么可以陪她一起去选择芭蕾舞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

3.特别是心理品质,并[_a***_]男生就要勇敢女生一定柔弱的说法,男生有时候也需要细腻,女生也可以坚强,很多时候对于差异其实是后天环境强化的结果,比如玩具故事,通过这些方式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以至于孩子的表现又进一步固化了家长的观念,让他们自以为正确。

4.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具有坚强的意志,灵活的头脑。是更强的创造力,敏锐的感知,与别人相处的能力,都是未来生活所应该具备素质。 所以在给孩子选择图书玩具游戏的时候,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不分性别的。 在性别特点上,男孩女孩更趋向于互补,融合,更适合未来的生活、工作。


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要学会如何去倾听、理解孩子们的内心,这样会比较容易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欢迎大家关注小墨 class="QIHEIHQ2c3d8a3053e6b24f link-at" data-uid="3661179824" href="***s://***.wukong***/user/?uid=3661179824" target="_blank" 。共同探讨问题。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所需?

我是多接触、擅观察、要理解 、会变通了解孩子心理需要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岁孩子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学扶走捏小物,一岁说话会迈步。

一岁基本是父母“断臂”的节奏。大多情况孩子只懂哭来表达需要,适时的拥抱减少孩子日后因为缺爱而导致犯罪。不要吝啬亲密关爱,尽情拥抱你的孩子吧。第二点我要说的是“吮手指”。孩子什么都会往嘴里塞的,这是孩子用嘴感受这世界,无妨,卫生安全前提下吃得安心就可以了,小孩会更聪明的。有时候我还让他咬我呢,锥心的痛有木有?因此孩子八月长出了四个牙齿就断奶了。能母乳2岁的都是神级妈妈

2岁 天使变成魔鬼 一哭二闹三上吊

自我独立意识形成 总说“不”、“我的” 不爱分享

空间敏感期到来乱扔东西感知世界

审美要求或者用具必须完整

这时期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的。我在做家务时,分分钟给抢来干,说要自己来,碰都不给碰。吃东西和玩玩具最常说的是:“哥哥的,弟弟不许动”。不管是抢着单干还是强烈的占有欲,都提现了独立自我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会越来越有想法的。

通过扔,孩子感知到了空间感,强烈的好奇心让孩子不断探索重复动作,莫生气,一起收拾就好了。满足孩子好奇心需要,适当的引导,往往让孩子学有所成。

至于孩子的审美,这个时期的孩子似乎都成为了完美主义者,大人真的会心烦的。不信请看:“妈妈坐这里的,爸爸不要坐”、“怎么少了一个碗?这个碗喝汤的”、“碗里的饭没填平,加这边啊”“我要大的香菇,不要小的”,崩溃了没?跌倒了没?还能好好吃饭吗?孩子会发现出很多细微的差别,这种审美的差别要理解,要适当的帮助,破坏了孩子审美的需要意味着破坏儿童道德的形成,因为道德是因为审美而建构和形成的。

3岁到4岁 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喜欢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越喜欢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浅谈儿童心理学认识过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