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外周到中心的原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3岁幼儿行走发展规律?
  2. 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是什么意思?
  3. 孩子容易摔倒,是不是平衡性差的表现?

3岁幼儿行走发展规律

0~3岁儿童运动发育规律有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

0~3岁儿童运动发育规律如下:

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外周到中心的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首尾规律:先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会站和走;

2.近远规律:先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最后是手部精细动作;

3.大小规律:先从活动幅度较大的大运动开始,后才会较精细的动作;

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外周到中心的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无有规律:由无意识的活动发展成有意识的探索行为,动作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育与心理发于规律一致; 5.泛化集中规律: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动作发展。

大运动方面,三月时能够抬头、有意识地抓握木块并不让往下掉了;4个半月,会侧卧、翻身;7个月,能独自坐稳 ;8个月会爬;10 个月能扶着站短时间; 11个月,能独自站稳 ; 1岁左右,能拿笔简单涂鸦 ; 3岁前,能跑能跳,会用脚踢滚动的球,能穿脱简单衣物,会拉拉链,会熟练使用勺子。

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是什么意思?

这是手势心理,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外周到中心的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人们的心目中,竖起大拇指意味着“第一”、“好”、“优越”、“独占整头”等等。在手相术中,拇指表示个性和自我力量,经常被用来表示用户具有支配力、优势地位甚至竞争力。使用拇指的手势是***性的,经常与其他非语言信号结合使用。通常是:一个在下属面前摆架子的慢经理,一个在可能对他好的女人面前求爱的男人;穿着高贵的衣服和有一定威望的男人;穿新衣服的人的拇指动作比穿旧衣服和过时衣服的人更复杂。也就是说,竖起大拇指说话可以显示一种特殊的权威和聪明的姿态。

孩子容易摔倒,是不是平衡性差的表现

孩子容易摔倒,是不是平衡性差的表现?要具体看是什么时期。

宝宝从爬行期过度到直立行走期,自然情况下,宝宝因为姿势反射的作用,会经常想站起来,例如扶着家具、墙壁、栏杆,甚至大人的身体部位而站起来。但由于肌肉力量的发育尚未足够,刚刚开始时,即便能站起来了,仍较难靠自己的力量久站甚至行走,必须通过大量的站起——坐下——站起——坐下,反复练习后才能让宝宝慢慢从站稳到扶着东西行走。行走以后也不是一下就能走稳,而是走得很慢,甚至老走不稳一***坐下,又再站起来,多次反复练习后才有的越走越稳。等到有一天,宝宝不需要扶着东西,自己就能向前行走了,但宝宝也仍然会很容易跌倒,即便地上有个1厘米高的垫子,就这样的跨度,宝宝都很可能会因为掌握不了平衡而跌倒。所以整个过程下来,有些宝宝走稳的时间可能会较早,有些宝宝可能会较晚。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只要宝宝不晚于18个月走稳,都属于正常范围内。

如果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或者独立行走3个月以上仍然走不稳,容易摔。我们就要考虑其他因素了,例如:肌肉力量、骨骼发育、平衡力及空间感等方面。即使没有任何疾病的宝宝,如果过早开始练习扶站扶走(例如7个月前),宝宝没有经历爬行阶段或者爬得少(不足2个月),也会特别容易出现走路不稳、爱摔倒的情况。因为爬行是全身运动,动用上下、手脚的力量支撑并协调身体多个大肌肉、精细肌肉群的合作,为宝宝的肌肉、骨骼、空间方位感、平衡力发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爬行的多的宝宝,其坐姿、站姿会更挺拔,因为爬行给到身体肌肉非常棒的练习!

因此建议家长重视宝宝的爬行,在宝宝能够独立走稳之前鼓励宝宝多爬行。无需刻意教宝宝爬行,因为坐、站、走这三项能力,即使不教,宝宝早晚都会。而爬行具有阶段性,错过了要补回来难度就大很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动作从上往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