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看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认为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2. 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克服焦虑和冲动,对于性方面的知识,可以从哪些渠道学习?

你认为家长应该如何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一)父母要帮孩子建立性安全意识

1.告诉女孩,内衣***挡着的地方,不允许别人摸,哪怕是父母也不可以

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有人这样做了,要第一时间告诉爸妈。当然这一点,对于男孩也同样适用。

2.当孩子能够自己洗澡时,父母最好不要再帮孩子洗澡;

无论是父亲女儿洗澡,还是父母帮儿子洗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扭曲孩子对自我性别的认识——将“在他人面前裸身”的行为,视为正常(见怪不怪)。

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当孩子出门在外,想要大小便时,父母尽量要求孩子到公共厕所“解决”;

实在憋不住,也要在事后告诉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能将自己的“***”***在外。

4.正确对待孩子对性的好奇,不要因为顾忌孩子还年龄小,就对某些性知识避而不谈;例如:性器官,动物***等。

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时候,正是因为孩子年龄还小,父母更要正面大方的回答,反而不会让孩子多想;

否则,父母越是遮遮掩掩,孩子就越感觉很神秘,就越想要自己去探个究竟,反而留下了性安全隐患。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讲一个小女孩的事儿。她本是女儿身,却被奶奶灌输为自己是男孩。

这个小女孩住在我们隔壁小区。她的年龄大概介于10至12岁间。

什么我对她印象较深呢?因为很多年前我听过她家的故事。此后每次遇见这个孩子,我都会有意无意看一下她。

故事是她小区几位邻居讲的。

约十多年前,她还不会走路,家里出了变故。

她的爷爷喜欢打牌,有一次她的爸妈吵架特别激烈,然后爷爷去帮她爸爸,她的妈妈一气之下拿了啤酒瓶砸爷爷的头。

后来爷爷不治身亡,她的妈妈进了监狱,一直到现在没出来(也可能出来了)。爸爸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打工,家里就只剩下她和奶奶。

奶奶大概在六七十岁。这么多年,邻居说从未见过她爸妈回来过,倒是她奶奶隔三差五带不同老男人回家,而且在小区也不怎么避嫌。还经常和这些老男人出去跳广场舞。

但是特别奇怪的是,明明她是个女孩,她的奶奶从小一直把她当男孩养。而且近几年奶奶把她养的越发壮实,比一般男孩还要壮一两倍。肚子特别大,圆滚滚的。身材不管正看背看,都是男生。平时奶奶给她买玩具也是男孩子爱玩的,她的玩伴也大多是男孩。

十几年以来她一直留着男孩的头发,穿男孩的衣服,哪怕她穿的衣服中性一点,但是不是的,我每次见她都是穿彻底的男孩的衣服。至于她的声音,偏女孩一点,面貌又偏男孩样。

第一,及早教育。

早教育比晚教育要好,5岁以前是比较好的时期。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养成的一个关键阶段,孩子对于性别已有较清晰认识,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较早地让他们知道一些性别知识,要比他们懂得了害羞,懂得了成人的忌讳之后,才去自己琢磨要好得多。

第二,不能回避。

面对孩子提出的***方面的疑惑,家长务必正确引导和耐心解释,不要回避或者欺瞒孩子。孩子可能会问这些问题: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为什么爸爸站着尿尿,妈妈却坐着尿尿?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睡在一起,而我却要自己睡一个房间?等等。这是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不应回避或闪烁其词,不要用“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来糊弄孩子,反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要有平等观念。

父母不能让小孩子从小就产生性别歧视,特别是对女孩的歧视。有少数重男轻女的家长,不喜欢女孩,使小孩从小就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种就是对男孩子的溺爱,这也是一种不平等思想。最新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家庭里的男孩普遍受到母亲的宠爱,最容易倾向同性恋和娘娘腔。重男轻女、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都容易导致孩子在这一时期发生性别认知模糊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是人心中某种愿望诉求,它影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家长心中会用一个理想的形象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不出众但也不能表现得异类,老师没有孩子成才的压力或许并不会强制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在追求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下,也容易会简单地将不区别对待粗暴的与平等对待画上等号。例如,成人会赋予游戏材料一些性别标签,男孩子可以得到汽车、***,女孩子可以得到娃娃、彩色蜡笔,就连颜色都有男女之分。再打个比方,角色游戏中固定有“爸爸”“妈妈”,通常会由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老师会要求游戏中的分工合作,心照不宣地体现在“妈妈”在家忙家务,“爸爸”会出门工作,无形中就是给孩子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印象。这就让孩子成长在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判定的环境中,真正平等的性别教育环境到底是什么?

1.适宜的教育。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观念受到后天环境影响,从生物学角度知道自己的身体性别,从心理学角度感知自己的心理性别,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己的社会性别。真正符合人需求的性别观是基于对生理性别充分认识,结合自身[_a***_]规律的性别角色定位。

2.动态的教育。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逐步建立性别意识,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观察他人的行为,模仿他人的行为会收到周围环境给予的反馈,强化符合性别的行为,惩罚不符合性别的行为。通过周遭环境的反馈他们进一步确立整合对性别的认识,进而发展自己特色的性别想法。为了帮助幼儿脱离刻板的性别观念,在角色游戏中不妨让孩子们跨性别限制的选择角色,女孩子能够当“爸爸”“哥哥”“爷爷”;男孩子也体验一下在家照顾宝宝,洗衣做饭。

承担幼儿教养责任的角色主要有家长和老师,他们本身具有的性别意识会成为纠正孩子行为的模版。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已经固定化的社会意识通过教育传递给下一代,受教育者也是生活在社会系统中,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说受教育者最初的认知、观念和初步概念的形成是与教育者、各种实践活动互相作用的结果。即使是一些家庭教育指导书籍也会有一种观点,男孩子就是朝着阳刚的方向培养,女孩子就是朝着贤妻的方向培养,“娘娘腔”“女孩子”等都是离经叛道的表现,且不说性别意识和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社会自由化和多元化进步不应该约束个人个性化的发展,在合理合法范围内的特性都应该被允许和尊重

5岁以后,很多孩子已经能清楚地知道男孩和女孩的差别,也知道了什么是所谓的“男朋友”“女朋友”。所以,大人某些自以为是的玩笑会影响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们无法理解大人脸上的暧昧笑容,只能留下不好的回忆和体验。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性比较好奇,会问爸爸妈妈“我是怎么来的”。有些父母羞于解释,无***确解答这个问题,会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捡来的”“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以为自己是被抛弃的。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性意识前,有些大人喜欢和孩子开一些愚蠢的玩笑,从而混淆孩子的认知,有些玩笑甚至给孩子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我有一个童年玩伴,被大人的愚蠢玩笑影响至今。在他5岁的时候,一些闲来无事的大人逗他:“你知道爸爸妈妈晚上在一起干什么吗?”他当时还小,不清楚这些大人们的“八卦”,大人们就逗他,甚至用一些粗俗的语言告诉他这是怎么回事。后来他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受到了侮辱,爸爸还打了他一顿,警告他以后不许再说这种事。成年后,他对性讳莫如深,见到女孩就会紧张脸红,特别抗拒和异性接触。他觉得性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但是真正的羞耻是那些大人们的哄堂大笑,还有父母的暴怒。这些体验直接影响了他和女性之间的接触,使他无法顺利进入亲密关系。

父母有时候会把自己对性的态度直接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在无意识间也会认同这种态度。例如,有些父母无法认同自己的性别或者认为性体验是糟糕的,那么他们会把性变成一种禁忌,这种禁忌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和异性的接触。有些孩子成年后与异性接触时总会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的暧昧感,这实际上是对性的误解。

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克服焦虑和冲动,对于性方面的知识,可以从哪些渠道学习

孩子进入青春期,也就进入了第二性征期,这个阶段由于孩子心里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窦初开,懵懂迷茫,容易冲动,产生焦虑的情绪。 父母帮助孩子客服焦虑和冲动,顺利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会为孩子今后良好人格的形成,人生的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父母不要再事必躬亲,要放手,给孩子充足的空间,自助选择的权利,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多与孩子交流,亦师亦友,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怀和尊重和鼓励,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才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困惑告诉父母。如果父母对孩子生理和心里的的困惑漠不关心,置之不理,孩子会很容易走极端,发生令人心痛的抑郁,自残或***的悲剧! 在这个时期,异性的神秘对孩子非常具有诱惑力,对异性产生了好感,如果发现孩子喜欢和异性在一起,父母不要紧张,也不要小题大作,视为洪水猛兽,给孩子定性为"早恋",应该高兴,你的孩子发育正常,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发展成健康的友谊。比如,我和儿子友好的交谈:"你都喜欢那个女孩什么呢?"儿子回答:"漂亮"。我说:‘’漂亮的女孩很多,她有什么不同于其她女孩的?"儿子想了想说:"她学习勤奋,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成绩很棒,爱帮助同学,耐心给成绩差的同学讲解不会的题;劳动也积极,大扫除的时候她擦了很多玻璃,同学们都说她擦得最干净。!"我说:"要好好向这个女孩学习。那个女孩喜欢你什么?"儿子说:"她说,我不斤斤计较,和我相处很轻松!"我说:"人生很长,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中,遇到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和人相处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原谅不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美,这就是人生的成长!你们要成为互相学习优点的好朋友!完成好学习阶段最为重要的学业!"在这样平等,尊重的气氛中谈话,儿子欣然接受了我的教诲!之后,针对儿子对性的好奇心,我给他买来了有关人体生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让他简单了解男女的生理差异,和自我保护知识,消除异性对孩子的生理诱惑,使孩子积极快乐的成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对男人运用儿童心理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