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阶段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阶段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然,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并不是就一劳永逸了,还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适合孩子成长的学习规划。
今天,我们要为家长们分享一份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一、身体健康与动作
(一)身体状况
(二)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
身体动作协调、灵敏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具有手眼协调和灵活操作能力
二、语言与交流
(一)听与说
教育建议: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
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
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 从传统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从传统的经验传授到现代的科学教育,教育形式和内容不断变革。
2. 从普及到优质:教育的发展逐渐从简单的普及教育转向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优质教育。
3. 从学科到综合:教育的发展逐渐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向更加综合的教育,如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
4. 从被动到主动:教育的发展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5. 从传统到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单向教学转向更加开放、多样化、个性化的现代教育,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
总之,教育的发展规律是不断变化的,但其中的主要趋势是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等。
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
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教育规律有: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3、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5、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6、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7、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8、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阶段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阶段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