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积极人格
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三个支柱如下:
积极情感体验:积极情感体验主要关注如何通过积极情感(例如快乐、幸福和满足)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这个支柱强调积极情感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和保持这些积极情感。
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关注个人积极品质和能力的养成,如乐观、勇气、智慧、创造力等。这个支柱强调个人特质对于心理健康和成功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培养这些特质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积极社会环境:积极社会环境主要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这个支柱强调社会环境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三个支柱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理论体系。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2)间接性。
心里学思维名词解释如下: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比较:在头脑里确定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心智操作。
3、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成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心智操作。
4、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形式。
5、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食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6、概括:在同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心智操作。
7、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8、表象: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9、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10、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