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选择题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先天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现在学前教育在国内逐渐被重视,但是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尤其是理念。幼儿通过玩来学习,顺应他们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才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只是由于长久的教师为中心的方法,使得这一内容并不普遍,国外的很多教学法也没能很好地实施。
因此理念跟上了,学前儿童也就有更好的发展。
以下是我的回答,0-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新生儿期(0-2月):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变化最大,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他们能够产生本能和条件反射,也可以感受来自外界的***和影响。
婴儿早期(1-6月):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听觉快速发展,他们可以通过定向活动认识世界,手眼动作也会逐渐协调。
婴儿晚期(6-12月):儿童会产生依恋关系,语言功能会萌芽,肢体动作也在此时期迅速发展。
先学前期(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和言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展现出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期(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作用较大,拥有强模仿性以及肢体活动性并开始自觉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逐步展现出独特个性。他们对成人依赖性强,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抽象思维逻辑开始发展。
总的来说,0-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重点。此外,这些发展特点还会受到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孩子的具体发展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是评价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者为评价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状况而进行的有***的知觉过程。
观察者应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还应具备记录、整理、分析和综合观察所取得的资料的能力。
一,年龄范围:学前儿童,年龄范围是三至六岁,也称幼儿期。
二,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又叫自然观察法。例如: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观察儿童的游戏,记录儿童每天所说的话,了解儿童的注意力和儿童的思维活动,比较儿童语言的发展等。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观察者不应干预活动的进行,应客观地进行观察,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因此,观察法不能控制条件,只能听任活动的自然进行。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为了保护[_a***_]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不适宜以实验法为主的;那么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的言语特点和思维特点,也不适宜用个案法和访谈法。综述,主要方法还是观察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练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