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00个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100个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并开始了解到人们的许多行为是由他们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引起或推动的。儿童的这种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理论”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3.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4. 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儿童0至2岁这段时期,被称为感知运算阶段;儿童2至7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前运算阶段;儿童7至12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12至15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形式运动阶段。
儿童的感知运动阶段又被划分为了六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意象行为的形成时期(4、5——9个月)、格式的初步联系运用时期(9——11、12个月)、通过积极尝试创造新的格式(12——18个月)、通过心理组合而创造新的格式(18个月——2岁)。
这四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是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来的理论。他提出的这个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了儿童心理研究领域学科的典范,他所创作的理论学说推动了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与反应所形成的。典型代表包括皮亚杰的操作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
2.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儿童思维的发展,认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和思考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模型。典型代表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交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典型代表有齐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4.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所决定的。典型代表有乔姆斯基的生态系统理论和布朗芬伯格的发展生态学理论。
这些理论流派对于理解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框架,并且常常相互交叉和融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00个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00个儿童心理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5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