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小故事分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小故事分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故事: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背后大喊“猛虎来啦!”,那个人吓得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最终发现只是一个小猫在路边晒太阳而已。
寓意: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和焦虑是虚幻的,只是自己的想象而已,有时候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分辨真***并且理性对待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以及心理健康,学会应对负面情绪,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气球,兴高***烈地追逐放飞地气球跑开了。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一个黑人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能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当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他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
脸上写满沧桑的老师人惊诧地看了看这个黑人的孩子,随即递给他一个黑色的气球。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潘菽(潘有年)
(18***.-1988.3.26),早年称潘淑,原名有年,字水叔,江苏宜兴人,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潘家祖上宜兴人氏,被当地人誉为仁义之家,积善之家,因为每逢有饥荒之年,便倾其全部家当换取粮食,开仓赈粮,以解乡亲之难。
潘家有四兄弟,潘梓年、潘有年、为潘美年同父同母,而潘汉年,则是三人的堂兄弟。一门三忠烈。
1917年中学毕业后,潘有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大求学期间,潘有年深受校长蔡元培的欣赏,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是其中的领导学校之一。
潘有年也是学生中的领导者之一,他带着同学们***,***,火烧赵家楼,后来,北洋***抓捕了32名学生,其中便有潘有年。
1920年,潘有年来到美国,学习心理学,获得了博士学位,1927年,他回到国内,担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系主任。
建国前,潘有年在革命上的主要成就是发起组织了“九三学社”。
首先张老师的做法有待考虑。
不应该在不知道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做如此表演,也许会给一些孩子心理留下心理隐患,其实小孩子心理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被吓到是会伴随一生的,除非你自己打破了这个局。在孩子叛逆期这一阶段,家长和孩子都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挑战。以下是我个人在心理学角度上的一些感悟:
首先,要理解叛逆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探索自我、独立思考、尝试掌控自己生活的重要时刻。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家长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时,家长不应该强行干涉或否定,而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避免过度批评或惩罚。
最后,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建立亲密关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家长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自***和决策权,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应对叛逆期的挑战。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