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原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原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社会工作指导有以下几个原则:
(1)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该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和长远要求,并且跟随他们需求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预防和发展结合起来。
(2)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该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3)家庭处境化原则。该原则***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
(4)家庭个别化原则。该原则***设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求,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服务。它反对运用标准化的服务,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通过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程序,倡导直接从受助家庭独特的日常生活处境以及受助家庭成员独特的成长改变要求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介入计划,开展个别化的服务。
可以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引导家长去配合。
比如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有挑食的习惯不光要在幼儿园引导家长,同时引导家长在家里引导孩子。再比如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配合做好家庭教育。
第一,明确幼儿园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定位
第三,持续搭建与家庭的沟通桥梁,保持双向沟通
第五,做好日常沟通,针对孩子的在园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并给予相应指导。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管理条理》、《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下思想:
1.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4.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列举如下: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指党和国家颁布实施学前教育政策及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 第十五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 第六十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5、《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
6、《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7、《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8、《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_a***_]令 第23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原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原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