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理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理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二、重视父母的作用
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1、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2、父母步调要一致;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
三、陈鹤琴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
四、陈鹤琴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1、课程的民族性;2、课程的科学性;3、课程的大众性;4、课程的儿童性;
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6、课程的现实性;7、课程的适合性;8、课程的教育性;
9、课程的陶冶性;10、课程的言语性。
1.提出了“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的教育观:“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
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五指活动如五根手指,是一个整体。(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
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4.讲故事法:好故事可以调适孩子心理,鼓舞孩子上进!
6反面教育法:可以让幼儿分清是非,有利于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可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常用的方法有:游戏教育法、故事教育法、亲子互动教育法等。
这些方法的原因在于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无法很好地吸收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故事等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此外,亲子互动教育法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它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回答如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游戏活动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例如角色扮演、创意游戏等。特点是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_a***_]、解决问题等。
2. 绘画与手工制作法: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幼儿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特点是能够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特点是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和处理各种情绪。
4. 观察与讨论法:通过观察和讨论真实的场景或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特点是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5. 情感体验法: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各种情感活动,如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帮助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特点是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提高他们的情感智力和心理弹性。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都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理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