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大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十大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主要就是通过对人们梦境的分析,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真正的想法。这本书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一般人也可以看得懂。
2、幻想即现实
这本书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医生,专门研究精神分析的。这本书涵盖了他多年进行治疗的想法,这本书不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文字感染力比较强,读起来风趣幽默,十分有趣。
3、为何家会伤人
这本书通过各种心理案例反映了现在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方式,其中有很多因为家庭的缘故不知不觉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甚至给孩子带来伤害,对于某些有着同种困扰的人来说这算是十分有用的书。
4、心理学与生活
三岁前幼儿期宝宝思维主要形式是无意识单向思维形式,可以从练习手部精细动作开始,日常生活中多提供机会让宝宝自己体验,哪怕做的不好,也要让宝宝自己去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给他玩具,让他们自己动手,不要以大人的标准要求他们达到一点的高度,成长是过程,不要只看结果。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一味强调孩子的天性和环境的影响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是儿童与环境动态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智力发育上,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不是通过内在思维来操纵物体,而是靠吸吮、触摸、抓握和咬等感官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身处的环境。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任何事物都是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看过之后就会立刻忘掉。只有到了这一阶段的后期,事物才能在孩子脑海中形成相对应的表征符号。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时期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符号思维,看到一个词或一个物品就能联想到与之对应的表征符号。不再停留在吸吮、扔东西等感觉运动层面的活动,而是学会想象活动,在脑海中再现看到或听到的事物并进行思考。但这时的孩子在思维方面仍有很多局限性,他们的思维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到这个阶段的后期,才会去考虑别人的观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智力发展明显有了质的飞跃,从依赖于感官知觉转变为依赖于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孩子不再被事物发生在外界的方式束缚,而是思维方式变得更灵活,具备了一定的排序、归类和理解数字的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大约11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思维的高级阶段,在这一时期能够处理纯***设和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其思维方式变得理性化、系统化和抽象化,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情境,想出一定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1 包括:交往规律、认知规律、注意规律、学习规律、记忆规律、情感规律、动机规律、行为规律、压力规律、形成规律。
2 这些定律是心理学家在研究和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
3 这些定律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人的观念和认知方式、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人的情感变化和驱动力、人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形成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和他人的心理[_a***_],从而实现更好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大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大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