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皮亚杰认为什么是儿童智力的起源?
  2. 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是统一的请说一下你的看法?
  3.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有哪两个矛盾?

皮亚杰认为什么儿童智力的起源?

皮亚杰的理论是以发生学和发展观点探讨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知识成长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其基本理论要点:

①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②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儿童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我所知,皮亚杰的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到6岁时缺乏的是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其他认知能力已经发育完备。而现在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一些认知能力的发展要早于皮亚杰的估计,也就是说6岁以前的儿童也具备了一些逻辑推理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撑起半个家的孩子每天需要做些什么呢?其实主要是需要帮大人做家务,做饭、洗衣、打扫之类的。这些家务需要成熟的逻辑推理能力吗?并不需要。我认为,做这些机械性、重复性高的事情,模仿能力强的孩子是可以胜任的。

我觉得,孩子们承担繁重家务的最大阻力其实不是他们思维能力,而是他们幼小身体没有太大力气。

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是统一的请说一下你的看法?

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统一的,二者密切联系。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心理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在个体思维、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个体心理发展历程是由外逐渐内化的,而动作是心理不断内化的基础,并为个体内化的心理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使个体心理的内化过程得以持续进行。

最后,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使个体能够积极的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有哪两个矛盾?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需要是人为了求得个体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拥有的事物(如食物、衣服和交往等),这些需求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可把它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把它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都被认为是需要的不同表现形式。需要不仅可以引发幼儿的心理活动,而且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经常代表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

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即幼儿原有的完整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的结果。它代表着幼儿心理活动中旧的一面,而且是比较稳定的一面。

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了心理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是同一的,又是对立的,其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新的需要引起原有心理水平的改变,促使幼儿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另一种是新的需要被原有的心理水平所否定、排斥,如要求过高或过低致使心理保持原有的水平。 辩证难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大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大无起作用。内部矛盾是幼几心理发展的根据。环境和教育则是动儿心理发展的条件。其中教有是动几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条件。幼儿教有实践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台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起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